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包送祝福不背包袱

安徽日报 2015-10-14 16:08 大字

时下,水涨船高的随礼给不少职场新人造成经济压力。但也有一些年轻人移风易俗,送红包时“不重礼金重心意”,或者相互之间“两免”——

本报记者 贾学蕊

四场婚礼,送走一月收入

在婚宴签到处签下自己的名字、送上一封红包,这样的程序走了4次,26岁的小杨国庆节期间就送走了自己一个月的收入。“4场婚礼最少的给了500元红包,最多的给了2000元,一个月收入全送了出去。 ”小杨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小杨的社交“圈子”里,一般同学、同事结婚礼金要给500元,“闺蜜”结婚给1000元,给了2000元红包的,是她在巢湖市老家的小表妹。 “表妹结婚时,我原打算给1000元随礼,但我妈说像表姐妹这样的亲戚关系,老家那边随礼都是2000元,少了‘跌份子\’。 ”小杨于是又往红包里补了1000元。整个国庆节期间,她和男友穿梭于不同城市和乡村的婚宴上,送红包,赶场子,自己的采购计划则压缩了大半。

小杨和男友2011年大学毕业后,一起到省城打拼,付房租、还房贷,加上日常花销,经济上并不宽裕。这几年,年纪相仿的同学、同事陆续结婚,随礼支出成为她和男友的一大负担。 “毕业4年,我们差不多每年要参加七八场婚礼,随礼支出在2万元左右。 ”小杨说,“一些异地婚礼,即使人过不去,随礼也不会少,要请同学带去或用微信红包转账。 ”

国庆节期间参加了两场婚礼,随礼1300元,蚌埠小伙马守国有些庆幸地说:“还能接受,比我预想的要少。 ”马守国前段时间辞去了工作,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囊中羞涩。 “我过去做销售,朋友多,点头之交也不少,无论关系远近,一张请柬发来,最少的也要随礼500元,关系好一点的就要800元。 ”小马感叹,按照这样的“行情”,若是请柬再多两张,他还真是招架不了。

对于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婚宴随礼已成为一项“必备支出”。记者通过QQ、微信对合肥、蚌埠两地10名“85后”青年进行调查访问,发现他们中最少的参加一场婚礼,最多的参加6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随礼曾经或正在给自己“造成经济压力”。

心意为重,随礼七年未涨

给200元太少,拿不出手;给800元又有点多,有些吃不消。当不少年轻人为随礼发愁时,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的赵老师却非常淡定:“在我们系,同事之间给的结婚随礼通常只有100元。我参加工作7年了,这个随礼的‘大行情\’一直没变过。 ”

赵老师硕士毕业后,于2008年考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任教。工作没多久,他就收到一张同事的结婚请柬。他想着自己跟同事不太熟,就不打算参加婚宴,而是封了200元红包,想请其他老师带过去。“系里老师结婚,一般同事给的礼金都是100元。 ”捎带礼金的老师好心提醒他“随行就市”。

近几年,随礼“行情”和婚宴档次一再提高,100元随礼越来越显“寒酸”。为了不让新人的婚宴“赔本”,赵老师一般会提前告诉新人,自己不参加婚宴。 “一般同事随礼100元,走得近的或是需要参加婚宴的,随礼加到200元,既能表达心意,又不会给随礼者造成负担。 ”赵老师很喜欢这样的随礼方式。

作为“过来人”,赵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参加同学婚宴时“省钱又不失礼”的经验。大学毕业没几年,他就结婚、生子,然后离职上了脱产研究生。同学们“扎堆”结婚的那几年,赵老师正处于经济紧张的时候。“当时同学结婚最少要随礼200元,关系好的要给600或800元,而且流行‘加码\’,我结婚时你给600元,等你结婚时,我就要回礼800元。 ”赵老师介绍,他结婚时只请了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除了给这几个同学“等价回礼”,其他同学的婚礼,都是按最低标准200元随礼。

随礼虽少,但是赵老师提前向同学解释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大家都很理解。 “刚开始是我自己去解释,后来同学结婚时会主动跟我说,‘你情况特殊,心意到了就好,随礼不要给多\’。如果我当初拉不下面子,非要和其他同学攀比,就只能让自己受罪了。 ”赵老师说。

传统习俗,莫被金钱绑架

“随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参加婚礼,给新人送上红包,也送上美好的祝福,这本应是一件欢乐喜庆的事情。但是随礼过高,成为年轻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就会让美好祝福变了味,甚至让传统的随礼风俗沦为被金钱绑架的恶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顾辉博士表示,年轻人随礼应当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能过于攀比,层层加码,否则只会让自己不堪重负。

对“量力而行”的观点,合肥女孩杨芳丽深表赞同。 “2亿元大婚,66万元红包,88万元礼物……人们在羡慕黄晓明盛大婚礼的同时,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人家有能力承担这样奢侈的婚礼,也送得起天价的随礼。 ”杨芳丽认为,如果经济能力达不到,还要借债、啃老办盛大婚礼,勒紧腰带、省吃俭用去随礼,就没有必要。

杨芳丽大学毕业3年来,吃住都和父母一起,生活开销不大。尽管如此,动辄500元、1000元的随礼仍让收入不高的她感到一定压力。这段时间,杨芳丽和同事、朋友聚在一起,聊得比较多的话题就是国庆期间的随礼问题,有的人随礼太多,荷包紧张,就得算计着过日子;有的人每次随礼都会记账,憋着劲要等自己结婚时“双倍收回来”。 “这样算计来算计去,结婚的、随礼的都花了不少钱,还要受累折腾,心不甘情不愿,反而不美。 ”小杨觉得,最好还是简办婚事,不搞大规模、高标准的宴请,省下别人的随礼钱,也让新人轻松享受新婚的甜蜜。

“两免”人情、减轻随礼压力的做法,也在一些年轻人中日渐流行。在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李,国庆节前后有不少同事结婚,却没有送出去一分钱随礼,“同事们结婚都‘静悄悄的\’,不发请柬,只在婚礼或蜜月过后才给每位同事送一份喜糖。 ”这已成为单位里年轻人自觉奉行的一项“不成文规矩”。小李打算到年底自己结婚时,也照此办理,“别人给你随礼,等对方结婚时还要随回去,还是‘双免\’省事省心。 ”

·延伸阅读·

外国人怎样“随份子”

德国:随礼讲究经济实用

德国人也很注重送礼,但只送礼品不送钱。送给新人的礼品讲究经济实用,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在乎传达心意。有时一束鲜花,有时一盒巧克力,或者一盒中国茶叶,送礼者不会感到吃力。德国人在接受礼品后都会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还乐意把收到的礼品都摆出来,送礼者不会因为自己的礼厚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礼薄而不好意思。

日本:关系亲疏礼金不同

在日本,参加同事、朋友的婚礼也是要送礼金或礼物的。关系一般的,礼金在3000到5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二三百元。关系非常好的,通常也就给1万日元,如果是新人长辈的话,可能给3万日元、5万日元或者再多一点。不过日本人的收入相对较高,一个月工资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有两三万元,结婚随礼基本上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负担。

美国:以礼品代替份子钱

美国结婚“随份子”通常不给现金,多数人都会选择送礼品表达祝福。依照传统,新婚夫妇会到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开一个户头,在这个户头中列好他们需要的一系列生活必需品清单、并且标明价格。收到婚礼请柬的亲朋好友会在请柬中得到这个户头和清单的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礼品送给新婚夫妇。美国人送礼品一般比较实惠,大多只有几美元、几十美元,绝不会影响日常开销。也有新人效仿中国收礼金,朋友、同事基本按照“1年20美元”的“潜规则”送新人礼金,即相识1年的,给20美元;2年的,给40美元……通常100美元封顶。

韩国:不送红包送“白包”

春季和秋季都是婚丧嫁娶凑份子的旺季,参加韩国人的婚礼不送红包,而是将份子钱放在专门的白色信封中,也就是所谓的送“白包”了。韩国人崇尚简朴,送结婚礼金也是如此。随礼“行情”一般是5万韩币 (约合人民币300元),关系密切一点的送10万韩币就不错了,既表达祝贺之情,也为主人家分担一点经济负担。

新闻推荐

坚持“调转促”绘就“三农”新画卷合肥市“十二五”三农创新与发展

合肥市“十二五”三农创新与发展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