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门口就业助脱贫

阜阳日报 2017-05-10 09:2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实习生 许妹

稳定的收入为脱贫带来希望

贫困户范冬兰今年54岁,家住颍上县关屯乡董郢村王夹道自然村。提起以前的生活,她说,“老伴患有肝病,常年不能干重活,家庭收入有限。三个孩子虽已成家,但过得都不富裕。”

不过,从去年下半年起,范冬兰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她在村干部里的介绍下,来到附近的天成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每天工资80块钱,月收入保持在1500元左右。提起现在的生活,范冬兰高兴地说:“我是去年8月到厂里干活的,厂里一天还管一顿饭,俺干得很有劲。由于常年有活干,工资也不低,如期实现脱贫没有啥问题。”而最令范冬兰满意的是,这家企业距离她家不远,一边务工一边不耽误照顾家里的活计。

据了解,目前,在天成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有30多名从附近村庄招聘的工人。其中像范冬兰这样的贫困户占了四分之一左右,稳定的收入让大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帮助更多贫困户早日脱贫

   “决定返乡创办企业,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家乡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返乡创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也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周边的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提起创业初衷,天成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涛如是说。

今年45岁的姜涛是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人,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随村里的老少爷们外出务工,做过建筑工人,打过零工,一直努力拼搏着。2004年,姜涛来到浙江湖州的一家玻璃球加工厂工作,并很快对玻璃球加工这个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行业产生了兴趣,历任司炉工、机修工等岗位,逐渐掌握了各项生产技术,被公司聘为高级技师。

2014年10月,姜涛决定返乡创业。他用打工挣来的400多万元积蓄,在关屯乡董郢村靠近乡村公路的地方建设标准厂房,创办一家玻璃球加工厂,经过紧张筹备,当年底就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玻璃球工艺品。“说起玻璃球,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就是孩子们经常玩的弹珠子。不过,它更主要的用途是工业生产、装饰装修和家居摆设。”姜涛介绍,玻璃球使用的原料很简单,是废品收购站里随处可见的碎玻璃,经过清洗晾干、机器粉碎、高温融化、切坯加花、冷却成型等多道工序后,就做成了规格不同的玻璃球。现在,企业生产的玻璃球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外贸公司,经过分类包装后再销往海外市场,并广泛应用于室内摆设、花盆造景、室内地板和背景墙装修。2016年,企业实现销售800万元左右。

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是姜涛的心愿。他告诉记者,企业计划通过参加广交会等会展,进一步推广产品,接一些国外订单,把玻璃球工艺品生产做出规模,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新闻推荐

厉害了,黄山学生娃黄山市小学生参演3D古装电影《巾帼志杨门女将》

□记者冯劼由动作天下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国际动作电影委员会联合出品的3D古装战争动作励志电影《巾帼志杨门女将》于3月31日在北京电影学院星影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黄山市黄山学校四...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