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量减了 大户笑了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6-20 11:20 大字

今年午季,位于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全国种粮大户徐淙祥承包的小麦高产攻关田,最高亩产达到706公斤。 “虽然产量没有往年高,可俺的收益却没受影响。 ”徐淙祥乐呵呵地说。

产量减了,收益升了,这其中的门道在哪里?徐淙祥给笔者细细算了一笔账:目前普通小麦市场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2.36元,以普通小麦每亩最高产760.9公斤计算,一亩地收入1796元。他现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每公斤售价比普通小麦高0.2元至0.4元,一亩地收入在1807元至1978元之间。 “如果直接卖给安徽三泰面粉公司、太和县美好面粉公司,价格还能再提高10%。 ”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徐淙祥就一头扎进“一亩三分田”,潜心钻研种粮技术。 2009年以来,他承包的土地小麦产量屡屡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成绩面前,徐淙祥没有沾沾自喜,依然坚守在田间地头。 “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咱农业生产也需要改革,不能墨守成规。 ”经过近两年摸索与实践,徐淙祥总结出小麦种植的“三精”模式,即精选良种,由传统品种改种蛋白质含量更高、出粉率更高的安科157、烟农999、新麦26等强筋麦、弱筋麦,主攻专用品牌小麦;精心耕作,由过去“大水漫灌”式播种向足墒适时半精量匀播转变,深耕深松,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精细管理,改变传统“七分种、三分管”的观念,运用“七分种、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观念,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多施叶面肥、有机肥和土杂肥。

以前是“种什么、卖什么”,现在是“市场要什么就种什么”。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徐淙祥的农业发展经营理念和方向发生着转变,也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最好的诠释。他说,种田既要学习老经验,也要顺应新潮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 “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问题,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徐立成 肖争鸣)

新闻推荐

非法取用地下水经营浴池太和县水务局未严管被起诉

太和县水务局未严管被起诉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