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妈妈
[摘要]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本报记者 关加加 实习生 刘倩
“母亲今年79岁了,和大哥一起生活,每个周末,我和其他姊妹都会回去看她。”今年47岁的郑艳丽在太和县城关镇卫生院工作,她告诉记者,早在母亲节前几天,自己就跟兄弟姐妹们约好了,母亲节当天,回去陪母亲吃顿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些困难时期,母亲为了把五个儿女拉扯成人,默默地承担起来自人生和家庭的重负,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劳。”
“母亲出身贫寒,大字不识,18岁时便嫁给了在镇上做兽医的父亲,生下了我们姊妹五人。”不幸的是,郑艳丽3岁时,父亲因胃癌去世了,年轻的母亲守了寡。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大的十二岁,小的一岁半,还有年近70岁的奶奶,没有了男人的家里,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了瘦小的母亲身上,可生性刚强的她并没有被压跨。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早出晚归,不怕脏不怕累,辛勤劳作于田间,争取多挣工分,让家人能够填饱肚子。
“到了晚上,大姐搂着我们睡着了,母亲则像千百个夜晚一样,倚在床边上,靠着桌子角,一针一线缝补我们穿过的衣裳。大的改成小的,小的改成背心。”郑艳丽说,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又细又好,尽管每件衣服上都打了不少补丁,但是兄妹们都不会嫌弃,因为穿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是干净的。
很长一段时间,全家人都依赖母亲活着,就像河里的鱼离不开水一样。早上,天还没有放亮,母亲就准备好了郑艳丽兄妹五人上学的早饭,早早下地去了。晚上,满身疲惫的她扔下手中的工具,回到家又是点火做饭。母亲像个陀螺,不停地运转,却没有听到过她半句叹息与怨言。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要强的母亲尽力让郑艳丽兄妹过得不比别人差。郑艳丽回忆说:“我和五弟上高中住校,母亲一次给我们带一周的饭,蒸一锅掺了白面的窝窝头,全放到口袋里让我们拿走;到小河沟里捞几条小鱼与咸菜一起炖好,给我们装到瓶子里,味道出奇的鲜美,把同班同学的馋虫都勾了起来。”
在郑艳丽的记忆中,生活的路漫长而艰难,在这条路上,母亲一直拉着他们姊妹五人的手,不屈地前行着。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逐渐走出了母亲的视线,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做了医生,还有的考上了公务员,但母亲的腰板却弯了,头发也白了。
谈到母亲的养育恩情,郑艳丽感触良深。“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苦过来的,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能够深刻体会到,在那个年代,母亲养育我们这些儿女是多么艰辛。”她说,现在母亲已经近80岁高龄,人一年一岁,最牵挂的就是母亲的身体状况。“老年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病痛,每当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我嘴上虽然安慰她不要胡思乱想,但心里却比谁都担忧。人老了,总会有那么一天。尤其是我父亲去世早,我就会更加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日子。”
如今,不管工作再忙、再累,郑艳丽姊妹五个也会尽量多抽时间去陪陪母亲。“老人就是喜欢热闹,喜欢看到儿孙绕膝,一大家子每周一聚,是母亲最期待的事情。作为儿女,我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尽孝,不希望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新闻推荐
5月10日是母亲节,当天,由太和县阿龙哥商城主办的“感恩母亲”孝心公益活动举行。太和县一百多个家庭参与活动,子女们通过吟唱《游子吟》、赠送康乃馨、为母亲洗脚等活动,向母亲献上感恩祝福。 &nbs...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