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士回乡创业记
[摘要]本报记者 任秉文
11月11日,位于太和县的安徽德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伴随着各种复杂仪器的满负荷运转,一批批制作精良的药品走下生产线,即将发往国际市场。
“近期以来,我们接到的订单特别多,10月份,我们的产品正式获准进入美国默克集团的销售渠道进行规模销售,订单更是激增,所以不得不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繁忙的业务,让公司负责人徐坤兴奋不已。
今年36岁的徐坤是太和县李兴镇人,2006年从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同年,徐坤放弃了进入国企的机会,开始自主创业,并于次年创立济南德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学的是医药化工,创业更能发挥所学特长。”因为有着共同的梦想和兴趣,徐坤的创业获得了不少同学、朋友的支持,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始加入到徐坤的团队。依托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返乡创业的念头也在徐坤的心里愈发坚定。
“太和的医药产业发展很快,集聚了大量上下游医药生产、销售企业,产业优势雄厚。”2013年初,经过多次考察,徐坤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了家乡太和,并投资2.5亿元建设安徽德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徐坤介绍,公司投资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亿元、占地50亩,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利税4000万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吸纳100人就业;二期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吸纳500人就业。
“回来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返乡创业的好处。”徐坤说,得益于当地雄厚的产业优势和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一期项目中的2号合成车间、5号中试车间已建成投产,3号合成车间完成了设备安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噻托溴铵原料药和东莨菪醇中间体生产线也已上马,目前正申报噻托溴铵中国药典标准。今年6月,公司还与世界第三、法国第一大医药制造企业赛诺菲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投资1.7亿美元,建设原料药及 SK-1 制剂生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吸纳1500人就业。
“我们原本打算明年初才正式投产,由于工期提前和业务拓展加快,公司就于今年5月份投产销售了,到10月底,已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徐坤说,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也让他和团队坚定了在二期项目中上马哌啶衍生物和 boc- 哌嗪医药中间体生产线的计划,全部建成后,公司将成为美国默克、德国拜耳、瑞士诺华等国际医药巨头哌啶衍生物的第一供应商。
“我们还计划把生产基地也从济南搬到太和来。”徐坤说,这么做不仅是出于充分发挥家乡产业、政策和环境优势,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效益的考虑,同时,也是想为太和医药产业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