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秸秆种蘑菇 循环出财富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01-07 13:01 大字

今年48岁的张龙,曾在外地打工多年。2006年5月,他回到家乡太和县原墙镇刘协村创业,2007年8月,牵头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太和县阿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合作社主要从事雪菜、萝卜规模种植与腌制加工,自2008年起,合作社又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平菇、金针菇等。同时,利用食用菌生产中的“下脚料”,试验栽培鸡腿菇、秀珍菇和双孢菇,使农作物秸杆和食用菌“下脚料”得到充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合作社累计产出80万公斤优质食用菌,经济效益达900多万元。

“人人渴望成功,在农村创业如何才能成功?我的体会是:创业也要与时俱进,必须紧盯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根据政策导向,再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个人条件,选定发展项目,踏踏实实去干,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张龙说,“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且原料来源充足,市场广阔,成本低,效益高。 2008年我们合作社瞄准这一项目,致力于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年就被县里列为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

目前,阿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食用菌示范大棚100多个,并建立了菌种培养室、菌种接种室及技术培训教室,现有社员304户,年产值500多万元,纯利润近100万元。合作社按每百斤3元的价格收购小麦秸秆,每年收储秸秆600多吨,种麦农民每亩可增收30多元。

像秸秆这样的庄稼“下脚料”,因为无用又难于处理而被农民胡乱丢弃、焚烧,一直是政府和群众十分头疼的问题。张龙表示,他用秸秆种菇,每年要消化掉1200多亩土地的作物秸秆。既有助于解决秸秆的乱抛乱烧和污染环境问题,又变废为宝,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若全县每年新增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面积5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7公斤计算总计350万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算产值1050万元。菌渣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结构,还可增加产量5%。我们要继续扩大食用菌规模,并尝试开发富硒食用菌。 ”

“其实种植蘑菇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逐步按照蘑菇种植程序来,平时多细心照看就可以了。最难的还是蘑菇病虫害的防治。”张龙说,“只有掌握更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菌丝的生命力,才能从根本上抵御病虫害。还要注意:蘑菇对空气湿度有很高的要求。当空气干燥时,就要对棚内进行喷水增湿。 ” (文新)

新闻推荐

大棚蔬菜效益好 选对品种很关键专家提醒:不同的栽培模式,需用不同的瓜菜品种

专家提醒:不同的栽培模式,需用不同的瓜菜品种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