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办事领补助 不打折扣少跑路安徽省今年在35个县试点“惠民直达工程”,芜湖、滁州、六安三市全面铺开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0-07-20 13:19 大字

[摘要]我省今年在35个县试点“惠民直达工程”,芜湖、滁州、六安三市全面铺开

本报讯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省政府日前决定,在原有5个试点地区的基础上,今年将“惠民直达工程”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17个市的35个县(市、区),其中芜湖、滁州、六安市在全市范围内铺开。“五个一”筑起惠民直通道

什么是“惠民直达工程”?据省财政厅社保处处长朱艾勇介绍,近年来,国家以及安徽省的惠农资金越来越多,为确保惠民政策落实不走样,从2005年开始,安徽省相继推广了 “一线实”、“一卡通”等举措,但随着形势发展,这些办法在实践中逐步显现出局限性。于是,在此基础上,一个系统化的“惠民直达工程”便应运而生,并于2008年5月在芜湖市滁州市、金寨县、太和县、合肥市蜀山区开始试点。

“惠民直达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一是管理“一体化”。过去惠民政策涉及到多个部门,好事争着办、难事往外推的现象难免出现,“一体化”就是要明确各部门责任,加强政策衔接,做到相互不扯皮;二是平台“一网联”。即搭建一个连接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集补助对象、资金发放、信息汇总、动态监管为一体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三是审核“一线实”。由于在惠农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少数基层干部优亲厚友的现象,“一线实”就是要采集真实信息,确保资金发放对象真实可靠;四是发放“一卡通”。即补助资金打卡发放,实行“一个漏斗”向下;五是服务“一站办”。即在乡镇一级设立为民服务中心,涉及惠民补助项目审批和服务的部门都在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开展便民服务。

惠民资金直补到人

惠民资金直达到人是 “惠民直达工程”的核心。如何保障?朱艾勇解释说,惠民资金一般由财政部门委托一家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县级财政部门负责为每户补助对象建立个人账户,金融机构负责为每户发放一个专用存折,并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发放花名册,在规定时间内将钱直接打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补助对象可持存折凭有效证件支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项配套政策为“惠民直达工程”提供了保障。安徽省规定,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惠民政策信息监测点,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收集有关民生信息,并认真做好记录。县(市、区)在乡镇(街道)设立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为群众提供惠民政策、资金发放等方面的服务。

试点地区群众受益多

两年的“惠民直达工程”试点表明,老百姓从中受益良多:如金寨县推开“一线实”后,弄虚作假的664名五保对象和2453低保对象被“踢”出受益名单,有效防止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截至2009年底,滁州市建成乡镇为民服务中心99个,村级为民服务代理点1056个,使得群众办事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的“一站式”服务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的“一条龙”服务。随着全省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今后,老百姓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将能享受各项服务。

形象地说,“惠民直达工程”就像是一个高速行驶的列车,能够快速、高效、无误地将惠民政策输送给群众。推开“惠民直达工程”后,过去乡村“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甚至干部群众“两不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正成为基层工作的新亮点,这一切拆除了干群之间的“篱笆墙”。

据悉,“惠民直达工程”是安徽省在全国范围内的独创之举。省财政厅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推进扩大试点工作力度,及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争取试点取得更大成效,待条件成熟后在全省推广。

(陈中楼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肉鸡市场回暖 前景很难预测专家建议:中小养殖户尽可能和大企业合作,养“订单鸡”

专家建议:中小养殖户尽可能和大企业合作,养“订单鸡”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