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阜阳历代出土玉器撷英

阜阳日报 2015-03-20 20:58 大字

[摘要]杨玉彬 文/摄

   阜阳西北郊大古堆汉墓出土的汉代玉璧。

古人对玉情有独钟,素以“精金美玉”代指世间瑰宝。玉器坚韧温润,晶莹剔透,表里如一,被古人赋予了道德、礼仪、宗教等多方面的人文内涵。因此,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在古玉品类中,尤以质地细腻、白如凝脂的羊脂玉最为稀缺珍贵。阜阳虽不产玉,但出土的古玉器数量多、年代跨度长,精品佳作不少。可见,本地古时佩玉、玩玉之风甚盛,玉文化繁荣,绵延不衰。这里,介绍一组阜阳出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玉器。

汉代玉璧:青玉质,体扁平,素面,肉部内、外廓有阴刻线边栏,器表多处有白色或褐色沁斑。直径20.4厘米。1973年,在阜阳西北郊大古堆汉墓出土。

汉代玉蝉:青玉质,体扁薄,局部有白色沁斑。正面以几道弧状阴刻线勾勒蝉的轮廓,长翅,翅上无翼纹。小头,双目凸出于头两侧。扁腹,腹下有纵向的阴线刻纹,阴刻线粗犷简练,坚挺有力,棱角分明。器表琢(光滑,尾部尖锋有扎手的感觉。汉代流行的这种简练雕琢技法俗称“汉八刀”。通长6.5厘米。在阜阳城南郊三里岗汉墓群出土。

汉代琉璃蝉:体扁平,琉璃质地,形构特征、雕琢技法与上述玉蝉基本一致,通长6.2厘米。在阜阳城郊储寨汉墓出土。

汉代玉舞人:两件,形构基本雷同。白玉质,片状平面雕,有少量沁斑。玉舞人体态清秀,圆脸,眉上挑,平顶不饰发。身着连体舞衣,交领右衽,宽腰束带作长袖舞状。整器雕琢简约粗犷,人物形象柔美自然,生动传神。1966年,在临泉县西郊古城曾庄出土。

汉代玉人佩:青玉质,表面有褐色沁斑,体作扁圆形,中部厚,两边薄,横截面近似梭状。通高5.75厘米。自冠顶正中部向下有一贯通至底部的穿孔,背面下端双足处有一圆孔,可用于插嵌固定。玉人五官以浅浮雕刻琢,杏仁眼,悬瞻鼻,八字须,缄口,肃穆敬立。头戴三梁进贤冠,冠下露发,颌下系冠缨,冠缨与一长条扁棒状横物相连结。身着广袖菱纹博袍,双手袖于内衣筒,腰束宽带,袍交领右衽,领、袖及裾衽皆加缘,缘上饰刺雷纹和勾云纹,背后曲裾向右斜掩,下着绣花

新闻推荐

岳金友 与诗相伴一方净土

本报记者宋玉洁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