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徐洪保的安居大计

阜阳日报 2015-03-30 09:07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阜南县会龙镇芦庄村是有名的大棚蔬菜专业村。近年来,当地依托日渐成熟的产业基础,有步骤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少菜农实现了安居乐业。今年70岁的徐洪保是芦庄村党前村民组村民,三个儿子都在党前中心村集资修建了住房,农历新年是他们在新居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产业基础是保障

   十亩大棚蔬菜,两个精壮劳动力,一年进账十来万元,这样的收入在农村并不算低。然而,在阜南县会龙镇多个蔬菜种植专业村,年收入过十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只要肯干,一亩地一年六七千块钱是稳赚的;好的年份,还能挣一万多块钱。”徐洪保告诉记者,老伴去世之前,他们一共种了20多亩大棚蔬菜,延秋辣椒、黄金瓜、毛豆、黄瓜轮作,几乎天天都进钱。特别是去年春节前后,延秋辣椒价格猛涨,短短两个月就挣了十多万块钱。虽说今年辣椒市场不太景气,但比起种粮食,收入还是高得多。

在芦庄村,像徐洪保这样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的农户不在少数。他们中,有一部分前几年就盖起了两层小楼,还有一部分结合旧村庄改造和美好乡村建设,在党前中心村集资建房,徐洪保的三个儿子就属于这一类型。

一楼一院安居梦

   徐洪保有三个儿子,老大在村里种蔬菜,老二在杭州开饭店,老三在常州做饮料销售。眼看着六个孙子马上就到了成家的年龄,十二间老瓦房无论如何是不能跟现在的农家小别墅相提并论了。

“大孙子去年当兵转业回来了,家里没有楼房也不好说媳妇;如果不是村里有规划,肯定前几年就盖楼了。”徐洪保告诉记者,他家的这块宅基地位于主干道西侧,是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好的预留地。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落户芦庄村以后,他拿出自家的宅基地,委托专业施工队建了两层半徽派小楼。其中,房屋长十米、宽十米,院子也是长十米、宽十米,比之前居住的老瓦房宽敞多了。两个月前,三套房子全部建成,并陆续交付使用,清一色的青瓦白墙地脚线,独门大院马头墙,在乡村显得格外耀眼。

徐洪保的大儿子徐青山有三个孩子,最大的21岁,最小的18岁。这么多年,他们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单靠种14亩大棚蔬菜的收入就盖起了两套两层小楼。“房子还没盖好,就有不少人上门来提亲了。”徐青山告诉记者,现在种菜效益不错,盖两套房子不欠账,春天开始装修,来年可能就要娶儿媳妇了。

返乡种菜有打算

   记者了解到,徐洪保的三个儿子一共建设了六套住房,其中,大儿子两套、二儿子三套、小儿子一套。由于老房子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已被拆除,二儿子和小儿子陆续回到老家,谋划接下来的装修。

“老大身边两个男孩,老二有三个男孩,老小一个男孩,一个男孩一套房子。”徐洪保告诉记者,除老二现在有一些欠账外,其他两个儿子都不欠账。最近几年,大棚蔬菜效益不错,孩子们都有回来发展蔬菜种植的打算,如果不是因为盖房子、搞装修需要花大钱,他们说不定前几年就回来了。从前年开始,徐洪保就已经联合几个种植大户到相邻的临泉县流转土地种辣椒,由于人手不够,错过了好几次价格上涨的机会。

徐洪保觉得,现在孩子们都不打算在城里买房子。他在农村建一套房子,加上装修要花30多万元,不仅比城里的商品房便宜得多,而且住着也宽敞舒服。

新闻推荐

跟达人一起 嗨玩阜阳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本报通讯员 望穿秋水/摄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