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调处能手刘月华

阜阳日报 2013-11-22 21:17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牛真子

   刘月华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本报记者 王彪 摄

   “纠纷就是命令!”这是临泉县白庙镇司法所所长刘月华奉行的工作准则。这位军人出身的42岁硬汉,以其干练果敢的作风,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始终坚守在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岗位上,致力于维护地方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机制,呈现工作新气象

   2009年8月,刘月华被任命为白庙镇司法所所长。当时受多种因素影响,白庙镇社会治安不够稳定,民间矛盾纠纷多且复杂,所以司法所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感责任重大的刘月华走马上任以后,迅速成立了白庙镇司法调解中心,并在白庙镇所辖的12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级调解委员会,还建立了两个个人司法调解室。

“以前,司法所在乡镇有名无实,群众不了解司法所是干什么的,有了纠纷,不是来找我们调解,而是采取一些错误手段来解决。”刘月华告诉记者,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司法所的工作职能,他制作了千余张宣传卡,走村入户发放,并积极动员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参与到普法宣传和司法调解工作中去。仅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白庙镇司法所工作就呈现出了新气象。

“别的不说,只要看看刘所长叠得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就知道他平时有多么认真了!”有人这样评价刘月华。

转业多年,刘月华依然保持着在部队里的习惯和作风。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司法行政工作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通过不懈努力,白庙镇社会治安稳定了,信访案件也减少了。

尽职尽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不久前,孟楼村有兄弟3人因不满父亲对宅基地的分配而闹翻了脸,并且相互推脱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刘月华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对老人的宅基地进行估价,先后4次前去调解,最后拿出了令各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

据了解,到白庙镇司法所任职以来,刘月华参与调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调解3至4起。“很多案件都是夫妻矛盾、邻里矛盾、宅基地纠纷、债务纠纷等,看似琐碎复杂,其实,只要多听取群众意见,揣摩当事人的心理,找准症结所在,再综合村民的道德水平、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等因素去考虑,就能在合情与合理之间找到最佳的调解方案。”刘月华说。

在白庙镇,刘月华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只要电话铃一响,有人找他来调解,他就毫不迟疑地立马赶到现场。村民常常看到他冒着恶劣天气依然走村入户进行调解的身影,有人劝他多保重身体,而刘月华却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只要有需要,我就不能耽搁,如果是简单的案件,就当场调查取证,能当天解决的当天解决,力求做到早知道、早介入、早化解。再恶劣的天气对于当过兵的人来说,根不就不算什么。”

近年来,刘月华获得了很多个人荣誉,2011年9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不过对于刘月华来说,他更看重的是群众的理解与认可。如今,司法所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有人编起顺口溜:“有了矛盾不用跑,到了司法所就能调解好。”

“每当我痛痛快快地解决了一件纠纷,看到当事人重归于好,就感到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刘月华说。

新闻推荐

收集老物件 办起民俗馆

本报记者 李方达文/摄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调处能手刘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