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义渡书写人生传奇——追记阜南县赵集镇农民刘庆帮
[摘要]追记阜南县赵集镇农民刘庆帮
一位终身未娶、目不识丁偏僻乡间的老农,49年来独居一隅,默默地守在一条小河畔,把为村民义务摆渡当成自己最大的人生乐趣。 2012年2月4日,这位70岁的老人与世长辞,方圆十几里的村民们闻讯自发为他送行。甚至有村民为了送他最后一程,还推迟了原本外出打工的日程。2月17日,记者前往采访,经年的时光点滴,还原了老人的大义人生。
摆渡:49年如一日助人乐平生
阜南县赵集镇和王店孜乡交界的地方,有一条浅浅的运河。多年来,由于这里地处偏僻,只有乡间小道通行。每逢汛期河水泛滥漫平时,两个乡镇习惯从此就近通行的村民只好绕行七八华里。
家住河畔的赵集镇刘翟庄村民刘庆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62年夏天,因家庭贫困错过了结婚机会而孤身一人的刘庆帮,决定把自己的小家安到河畔的一处土坡上。他在那里动手建了两间土坯房,还请人打造了一条小木船,农忙闲暇他就做起了业余艄公。土地承包到户时,他特意将那块建有自己小屋的一亩多地要求分给自己,这样他更方便于摆渡。
从此,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也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过河的人喊一声“老帮”,刘庆帮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渡口,笑眯眯地划桨开船。老帮是个勤快人,即使是寒冬腊月的半夜三更,只要听到有人呼叫,也会不辞劳苦地披衣起床。老帮认为,只要是过河,人家肯定是有要紧的事情做,马虎不得的。有时候,乘渡的乡亲过意不去,塞给他一些吃的、用的东西,他都坚辞不受。
汛期老帮喜欢在河里捕点小鱼,平时种种庄稼,养两只小鸡作伴。这样,一晃就过了30年。后来,老帮被村里确定为五保老人,享受政府的相关待遇。老帮觉得很知足,很幸福。他依然坚持自己种地,坚持为村民摆渡。
淳朴:方便乡亲是最大的幸福
刘庆帮一个人住在河岸上,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一华里。 2007年夏天,一帮毛头小伙子半夜叫开他的门,把刀抵在他的脖子上,要他拿出钱财来。刘庆帮摸索着点亮煤油灯,摸出来的都是一毛、五毛面额的硬币,这些都是村民们强塞给他的过渡费。这帮小青年不满意,刘庆帮又四下里翻找,摸出的一大捧香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各种牌子的,这些是乘渡的乡亲们外出打工回来敬他的。这帮来者不善的家伙把刀收起来了,和他拉了半天,临走时不仅没有抢劫,还留给他半包香烟。
现年62岁的村民刘贵陈说:“老帮这个人就是咱乡下的活雷锋。老帮生前这个绰号就是乡亲们公认的,因为他只有一个心思,就是住在这里,守着这个河岔,多给乡亲们行点方便。”老帮生前最要好的村民王俊礼介绍,老帮说那个雨夜他面对劫匪们一点都没害怕,他记得很清楚,老帮当时说:“这些半橛拉子(当地土话,指年轻人)都还不懂事,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老帮没一分钱,他们不会害我的,因为从来没有害人的心。 ”
逢年过节,有人劝老帮按照乡间的规矩,到附近几个经常要他摆渡的村庄去“化缘”,讨点粮食、钱财改善自己的生活,老帮一听就火了,他说:“政府对咱恁好,每月有补助,看病不要钱,咱凭啥还去贪那点小便宜! ”老帮常常说:“看着乡里乡亲的,往我这船上一站,我心里就热乎乎的,大家说说笑笑的,这心里多亮堂。 ”
反响:渡口人生拟报“中国好人”
2011年冬天,老帮的身体明显地衰弱了。再加上枯水期,小船也撑不动了,他就从附近的废砖窑搬来砖头,在小河水浅的地方垫起了一个小路梗,方便乡村们通行。与此同时,老帮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2年2月4日,老帮在赵集镇卫生院因病去世后,一批记者先后赶到老帮生前的地方,追寻这位淳朴老农的生前踪迹。阜南县文明办将老帮的先进事迹已作为“中国好人”候选人逐级上报,阜阳市委宣传部专门组织省、市媒体前往当地深入采访。阜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峰认为,在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组织和宣传老帮这种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报记者聂学剑·
新闻推荐
汛期将至,近日,阜南县消防官兵举行汛期应急演练。训练内容包括冲锋艇登艇、离艇、救人和抗洪抢险器材操作等科目,确保汛期一旦出现抢险救援事故,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吕乃明辛鹏)...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