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物访谈韩簌簌:在历史的婉约中浅唱低吟

黄河口晚刊 2012-08-10 22:33 大字
文化简介:

韩簌簌,本名韩学红,曾用笔名湘妃竹林,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教师。作品多次以组诗形式见于《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刊、《诗刊》、《诗林》、《山花》、《山东文学》、《人民文学》等国家刊物,并有作品入选多种民间选本。其中,组诗《山海关的火车》获“回归杯”纪念海子昌耀博客诗文大奖赛二等奖;长诗《桃花的断代史及其它》入围中国“第二届极光诗歌奖”;诗歌《蹚过宋词的苏轼》获平顶山“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从远古走来的文字潜伏进长短平仄的诗行,如同被魔法师的魔棒赋予了另一股更神奇的力量,每一个句逗里都有瑰丽的想象。

诗歌是有生命的,不仅仅因为承载了诗人别具一格的魂灵。她还偶尔从历史里探出好奇的头张望着这个现世的世界,用带来的古典诗意碰撞现世的绚烂绮丽,完成另一段诗情凝练的章节,贯穿起上下五千年最大跨度的诗意转承。

当历史与现代在诗行的章节里邂逅,就能谱写出穿越时空的亘古神话。韩簌簌,分明就是这一个个神话的导演,在历史的远景里搭出一个华丽又苍茫的戏台,邀来远远近近的先贤,在曾经的时空里搭配上能逼视灵魂的布景,唱出一场场直击心底的折子戏,在历史的悠长与婉约中,浅唱低吟……

簌簌:那一朵朵盛开的怀古泪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不知道爱写诗的韩簌簌对苏轼这首《浣溪沙》的喜爱有多少,但她对苏轼的喜爱,却是一点儿都掩饰不了的。

1988年,从东营师范毕业的韩簌簌被分配到利津县陈庄镇中学做了一名教师,在繁累的日常教学和琐碎的生活空隙里,读书成了韩簌簌的生活享受。诗歌、小说、散文,文史故事都是她愿意捧读品味的食粮,她在这些古典与现实的文字里穿梭,馥郁了一身文学与史籍融合的气韵。

2004年,她偶然进入网络论坛聊天室,看到正在玩对对联游戏的文学爱好者正绞尽脑汁地用平仄的文字串起工整的字句,一时兴起的她参与了进去,开始了与网络文友的对对联游戏。

这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文字游戏。简单变换的词语配上平缓曲折的音调,被安放到一条条被人为地限制或放大了长度的句子里,就创造了一个个妙不可言的意境,有了一丝丝朦胧浪漫的心绪。但是,慢慢地,这短短的两行文字盛载不下她欲说还休的心思,在聊天室对文友们对了一百多条对联之后,她改弦易辙,写起了诗歌。

起初,她在诗歌论坛上以“湘妃竹林”的网名帖出了写就的诗行,流畅的文风和深含的诗意引起了文朋诗友的赞扬,诗作也频频被网站转载,被刊物刊发。似乎她一出手,诗歌之路就格外顺畅,但殊不知,这偶然的喷薄而发得益于她长久地徜徉在北岛舒婷顾城的诗行,更得益于她记录的厚厚几大本优美的诗抄。

诗作频频见诸诗刊报端,有人便建议她改个名字,虽然对“湘妃竹林”这个网名有万般不舍,但她仍然号召诗友们帮忙想一个更好的名字,在几十个各色的名字里,她一眼瞅见了“簌簌”,便决定在本名韩学红之外,用起了这个“韩簌簌”的名字。

在《浣溪沙》的词句里,“簌簌”是苏轼忧民的心音听闻枣花掉落衣衫的声响,对于对苏轼有着别样情结的她,或许正想循着这细细的声音,踏上一条通往苏轼心怀的路吧。

于是,簌簌,不仅成了她写诗时用的名字,更是性情内敛的她心底盛开的一朵朵怀古泪花。

典雅: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歌触角

每一个诗人,都天生着一条异常敏感的触角,触探着来自自然和生活的细微点滴,滋养着脑海中诗歌的旋律。

韩簌簌的诗歌触角,点触得到历史的足音和先贤的命运,脉动得到现实的旷远与心灵的叩问。她能滑翔在黄河尾闾的诗意之地泼洒人与自然和谐的篇章,也能倚笔仗剑般溯源而上,在青灯古卷的过往里找寻古人的忧思。

她的《黄河尾闾诗章》写了三十多首,把古老的黄河、巍峨的泰山、广袤的湿地和风雪中的铁门关、会盟诸侯的柏寝台甚至是利津名流岳震南都一一诗呈,这些古代或现代的人或物,都在她的诗里来了个古往今来。

而韩簌簌最擅长的,则是追溯到历史的一隅,与先贤们来场心神意会、酣畅淋漓的神游,他们以只有他们能够破译的密码交流,划过岁月与时间的长空,在缤纷的诗坛上唱响属于她上一世的千千阙歌。

在她的笔下,孔子在他一个人有些风声鹤唳的秋天里斥三桓、谢五岳、堂堂铊铊地突围,屈原的汨罗江成了南中国大地上最隐忍的伤口;在她的诗里,她对着具有最浪漫风骨的李白启唇轻嗔“你呀!”,也凝起心性记叙了宝黛木石前盟的约定,更畅想着搭乘一条隋朝的画舫去扬州。但无论如何,在苏东坡的那轮明月里,她始终走不出诗人的影子,用一世的婉约与豪放,牵住了那个祭在心口的苏子。

2010年,韩簌簌从网上知道了河南省平顶山市要举办“三苏杯”诗歌大赛的消息,她怀着对苏子的敬仰之情,重新翻阅了部分资料,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与碰撞中,在笔端倾泻下灵魂,完成了与苏轼的又一次完美对白。她用出蜀、西子湖的明月、黄州、承天寺、赤壁和三苏坟六个篇章,对苏轼跌宕起伏但又豁然达观的一生进行了描述,“抿一口月色就有了小令的婉约,吟一曲悲歌便成了大江的豪放”的东坡居士形象跃然纸上。而她这一篇题为《蹚过宋词的苏轼》的诗歌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此次大赛的特等奖,并喜获一万元奖金。

当她在领奖的时候第一次真实地站在三苏坟前,重履他走过的乡间小路,攀援他登临过的莲花山,亲临他指点过的汝水河,拜谒他百年之后的安眠之所,不由地发出了“苏子,此处青山真的是你的青山了啊!”的感慨,她的心,已穿越千年光阴,与苏子完成了千古对接。

突围:历史和现代的相濡以沫

内敛温婉的韩簌簌在诗歌里有太多的激情与张扬,她在诗行里注入热热的血脉,跃动出贲张的力量。她用绵柔的手捋顺历史的章节,轻轻拭掉远古的风尘,让历史轻轻巧巧地移居到现代,在现世的繁华里相濡以沫。

韩簌簌说,诗歌也是有质地的,不同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质地与光泽。有的是砂粒一样的粗粝,有的是棉麻一样的暖心,还有的是丝绸一样的柔顺。她以女性的温柔细腻为诗歌归类,而她自己笔下的诗歌,却也像苏子流出的诗行一样,既有小令的婉约,也有大江的豪放,她用古代文学修养作补品,用外来诗歌思潮均衡营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接染地气增强活力,补足了自身的诗歌气血。

她的诗,从那些开合的光阴里走来,提携起远方的清风明月,豪爽地饮一樽清酒,再在古琴的清音里跳一曲顾盼流转的舞步。一曲罢了,移步推开虚掩的街门,却有明亮温暖的阳光扑来,随即,是一个天清朗阔的世界。

静谧清夜,在茶香的氤氲里轻读韩簌簌的诗,能读出于心底流淌出的禅意。或许在她的心底,她也是佛前的一朵青莲,笑看千古流传、人间百态,而在诗歌的书写里,她也察觉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妙处。

“自母亲那里淘得河水,自父亲那里取来枝丫,我们作为树的姿态,生根,抽枝,打杈,再抽枝。在这些有限的时空里,被诗歌选中,并毫无因由的顺从了它,这便是机缘。”她说,我们的肉身是忙碌的,可灵魂未必与它如影随形,我们把它叫做“出窍”的时刻,其实灵魂已开始与诗歌为伍了,生活是庸常的,我们却在诗歌里完成一次次出逃。

只是,作为诗人的她,灵魂在“出逃”的路上,用仅属于她的用语模式和切入习惯,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义系统,把人们的心灵吸引、触动,仔细读来,她诗歌里描绘或想要追求的意境,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酣畅想象吧。

她在诗中写:“一万棵菩提在夕光里默数流年,坐与不坐,都是佛祖投下的机缘。(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利津县暑假期间开展“读书月”活动让阅读滋养师生心灵

为让全县师生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暑假,利津县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月”活动,打造师生快乐、绿色、文明、低碳假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假前各学校...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