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养老林”的老人
近日,石台县大演乡的刘老头,把用来养老的树林卖了,替儿子还了贷款一事,成了当地人们议论的焦点。有人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那有子债父还的道理呀?”刘老头说:“我刘某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从不失信于人,更不能让我儿子不讲诚信,他今后的路还很长呀! ”。
原来,刘某2008年4月5日到大演信用社贷款10000元,期限一年,用途是外出经商。刘某贷款外出后,信用社多次上门,都未找到其人,贷款也无法收回。去年底,信用社信贷人员再次上门,刘某仍未回家,旁边的农户提醒到:刘某外出多年未归,你们到他父亲家去问问,可能知道一些情况。
信贷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刘老家中,老人正好在家。当信贷人员外说明来意后,老人说:“我现在与老伴二人单独生活,他出去多年啦,一直都没有回家,估计在外面没有赚到多少钱,他贷款的事我们也不知道”。信贷员焦急地说:“刘老,你能不能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或者让他与信用社联系”。老人说“同志,你放心,我晚上和他联系一下,问清贷款的事后,我再与你们联系,我老刘一辈子做人讲究的就是诚信,绝不会让我儿子坏了规矩”。信贷员临走时对老人说:“那就麻烦您啦,老人家”。
第三天,刘老来到了信用社,告诉信贷员说:“我昨天晚上才与我儿子联系上了,我问他贷款的事情,他说外出开店,不但没赚钱,反而欠了一些债,没钱还贷款,也不好意思回家的。 ”老人接着说:“同志,你放心,我早年栽一片杉树,准备用来防老的,许多人想买我的树,我都不卖,我回去与老伴商量一下,找人卖了,帮他把贷款还上”。说完,老人叹口气走了。
2月28日,老人又来到信用社,从提包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好几层报纸,从里面拿出了4.5万元,帮儿子还了1万元贷款的本息后,将剩下的钱存了起来。这才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汪文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6月10日至11日,安徽文摘报(版)研究会2011年度会议在石台县召开。本报选送的3篇稿件全部获奖。其中,《村干部离村现象透视》获一等奖,另两篇分获二、三等奖。此次会议共有本报等十几家单位...
石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