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小黑木耳致富好产业

池州日报 2017-06-03 07:40 大字

□ 记者 徐婷

近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东至县洋湖镇北山村。刚到村部,只见院子地上铺满了肉嘟嘟的木耳,两名村民正在翻晒木耳,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北山村地处洋湖镇最东面,与石台县丁香镇相邻,耕地面积1150亩,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村里年轻劳动力在外面打工、做买卖的多,留下老弱妇孺在村中种粮,靠天吃饭。全村共有390户,其中有58户是贫困户,2014年脱贫11户24人,2015年脱贫6户16人。扶贫措施主要以慰问金和扶贫资金帮助他们饲养生猪等为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北山村村支书刘承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村两委几经考察学习,决定利用地处山区的优势,发展黑木耳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赚钱。“种植黑木耳技术条件不高,注意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光线、营养就行,我们村地处山区,温度适宜,水质又好,很适合种植食用菌,而且活不重,妇女老人都能干。”

说做就做。学技术、筹资金、选品种……2016年,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和自筹资金建起了食用菌生产基地,成立村级食用菌农民合作社,种植了10万棒黑木耳,并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让12户贫困户参股,同时这些贫困户可在合作社务工。

为做大做强木耳产业,北山村聘请农技人员授课,指导大家掌握技术要点。为解决销售难题,组建专业的木耳销售队伍,积极和商场等实体店对接,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推销,迅速打开市场。现在一到木耳采摘期,江苏、江西等地的销售商便上门来收购木耳。

68岁的周桃园是参股贫困户,因为年老不方便外出务工,便在合作社烧锅炉,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去年木耳有了收益之后,周桃园拿到了近千元的分红。“我这个年纪,在家门口工作,不仅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伴,多好啊。”

“10万棒木耳,纯收入有10万多元。但是去年夏天的暴雨影响了木耳产量和质量,导致去年贫困户的分红并不多。即便如此,木耳产业在去年带动12户22人脱贫。”望着院中的木耳,刘承信心满满。下一步,村里准备申请商标,打出自己的木耳品牌,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让梦想照亮明天的路

东至县至德小学406班张静雯指导老师:熊仕喜读《百年追梦》一书,让我明白了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历程,也让我明白了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一个个动...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