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池州市启用DNA技术助流浪人员寻亲今年已确定两人身份,近期将送其返乡

池州日报 2017-06-02 08:00 大字

记者 钱雪梅

本报讯(记者钱雪梅)近日,记者获悉:池州市又有两名流浪人员经DNA数据采集对比后成功寻亲,市救助管理站与东至县救助管理站将择日送两位流浪人员回老家。

今年两位流浪汉找到回家的路

据悉,今年4月1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街头巡逻时发现一位50多岁的男性流浪人员,随后将其救助到站内。在询问任何信息无果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报请公安机关采集其DNA数据,不久后便帮其寻找到了家人。原来,该名流浪人员岳某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接下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择日将其送回家中。

另一例成功寻亲的例子发生在东至县救助管理站。该站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1月15日,东至县胜利镇民政所发现一名70多岁的流浪老人,于是将其送往站内。工作人员将这位老人安顿好后,第一时间采集了老人的DNA,将他的信息录入到了救助信息系统和寻亲网。后期,工作人员曾多次与其交谈,通过口音分析,初步判断老人应为河南人,于是立即去派出所查询,最后比对成功。原来,老人姓朱,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因年纪太大走失后辗转来到了东至县。据悉,接下来,东至县救助管理站将择日送老人回故乡。

流浪人员DNA信息将入失踪人员数据库

采访时,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年底,民政部、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对当前滞留在救助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尽快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公安机关应及时组织免费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反馈给救助管理机构。而对于新进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应在其入站7个工作日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

自去年以来,池州市救助站联合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所有长期滞留人员进行DNA数据采集。通过数据比对,去年已对2名流浪人员DNA配对成功。据悉,池州市长期滞留在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人员月平均在50人至60人,几乎都是智力障碍和精神病流浪者。由于安置条件不具备、安置渠道不畅通,流浪人员回家难让市救助管理站承受了不小的压力。目前,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的DNA数据信息已经全部录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和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对于及时寻亲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应用高科技寻亲手段精准查找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方福康介绍,近年来,救助管理工作实行救助兜底政策,开展及时救助,因此面临滞留人员增加的形势,在上级民政部门关心和组织下,在传统帮助寻亲之外,站内积极推进网络寻亲、DNA比对、今日头条技术推送等多种高科技寻亲手段精准查找,尤其是DNA比对取得了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这对流浪在外的流浪乞讨人员来说是巨大的福音,为他们重回家庭的温暖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闻推荐

两代人的童年

东至县至德小学307班汪芷萌指导老师:周伯文童年,每个人都有,然而,每个人童年的生活却是不同的。妈妈的童年说起童年,妈妈感触颇深地说,她的童年是辛酸的,因为家里穷。她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上一年级的。...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