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闸北镇:借老子东风 塑“旅游重镇” □本报记者 任雷 文/图

亳州新报 2010-06-17 18:09 大字

绿树掩映的天静宫 九龙井之“中华第一井” 古流星园 张乐行故居 梁洪友老人在自家的菜园里拔草

时间:5月28日

天气:晴空万里

地点:涡河涡阳闸北段

老子故里紫气升

涡河一路东流,到了闸北镇,也不得不放慢脚步。即使没有涡阳闸的节制,东岳庙、“九龙井”、天静宫,每一样与老子息息相关的古迹也足以让母亲河暂缓行程。

天静宫东侧,绿意盎然的草木间,青砖小瓦的东岳庙,坐北朝南。它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天静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被称为“天静之基”。 文物工作者推断这里就是2500年前老子诞生的地方,也是后人供奉老子母亲的地方。2004年10月,该庙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井”,其实包括九眼井。相传老子出生时“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以浴圣姿”, 而“龙出之处,因成九井。”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九龙井”。如今“九龙井”相继现身,为老子故里在涡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中太清宫三清殿附近分布四眼井,太清宫乾道舍中有一眼井,包括被称为“华夏第一井”的春秋时期瓦圈井在内的其余四眼井则分布于郑店村村庄,继续造福村民。

有着“道教之祖庭”之称的天静宫,三面环水、北枕龙山,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距今1800多年。为弘扬道教文化,2007年金秋十月,涡阳首届老子文化节暨天静宫二期工程落成庆典隆重举行,天静宫重现昔日风采,复立于古相大地,成为老子故里标志性建筑,其内老君殿、老子铜像的规模在全国道观中均居第一位。

“最近几年,天静宫游客量人气提升很快,包括庙会在内,每年游客量在30万左右。”天静宫住持李福说。

乐行故居旌旗飘

清晨,刚刚送走了老子西去的青牛,夜晚,又迎来捻军将领们的马蹄。

清嘉庆十五年(1810),捻军首领张乐行出生在闸北镇张老家村,从此,一座松柏掩映、土墙小瓦的清式四合院走进了历史。在早期结捻活动中,这座四合院成了张乐行、龚德树、苏天福等捻军首领们聚会议事的机密要所。

松柏掩映的前院里,一座栩栩如生的铜像在落日中熠熠生辉,张乐行与夫人杜金婵并肩携手、英姿飒爽。2008年,文物部门在对张乐行故居进行维修时,由安徽建工学院程连昆教授设计的高2.2米、总造价12万元的张乐行夫妇铜像替换了原先的石膏塑像。张乐行故居共有房屋16间,其中前、后堂屋各5间,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面积261平方米,总占地999平方米。196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没有奢华的装饰,土墙小瓦的房屋显得朴实而端庄。在这些毫不起眼的小屋内,张氏大宗谱、张氏小宗图、张尉祖墓碑、张敏行墓碑,这些有血有肉的石碑及其刻文,让张乐行从历史走出。

如今,张乐行的后人们依然在村子里平静的生活,提起张乐行,他们语言中依然有着遮掩不住的自豪。

文化生态唱和谐

武家河是涡河较大的支流,古时又叫谷水、雉河或小河子。据传,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携武则天从泰山封禅回来,前来拜谒太清宫,武则天为纪此行,便将谷水改作武家河。

时过千年,当地政府依托武家河观光大道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天静宫景点,积极打造一线两岸的武家河观光带:一岸是观光农业——“千亩白色”工程,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另一岸是农家乐园,发展第三产业。去年,全镇新发展餐饮、零售、运输等个体工商户240户,从业人员达到1.29万人,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

如今,一个投资近1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502公顷的“中国老子文化生态园”项目,更为闸北镇旅游产业发展锦上添花。该项目将在原有天静宫基础上,利用涡河、武家河现有水系,结合煤矿塌陷区治理,重点打造集道家故事、历史典故、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同时,以老子文化为核心,着力培育养心、健身、餐饮、影视、动漫、演艺、娱乐、医疗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文化产业园。

“一个是道教祖庭天静宫,一个是老子文化生态园。这两者可以说是二位一体,打造的都是天下道源,这两者建好后,可谓珠联璧合。”天静宫住持李福说起“中国老子文化生态园”项目,很是高兴。

70岁的郑店村村民郑继武也希望“中国老子文化生态园”项目早日建成,“这文化生态园一建好,环境好了,景点多了,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肯定也多了。到时候,卖个水、卖点香,做点小生意,会增加不少收入。”

优越的资源条件,村民的深切期望,加上涡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闸北镇发展旅游产业,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三产服务业,搞一些纪念品和辅助产业开发,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平台。”闸北镇党委书记李雷说,目前,该镇正协助涡阳县政府引导开发文化纪念品市场,规划天静宫至张乐行故居的文化旅游线路,推进“旅游重镇”战略,积极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涡河人家

八旬农民的新农村生活

上午10点半,闸北镇蔡楼村小辛庄,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在阳光下很是醒目,不是随行人员提醒,记者还以为到了城区的居民小区呢。

80岁的梁洪友老人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给自家的菜园拔草。在这个近似小别墅里还藏着一个绿意葱葱的菜园子,如今这情景在小辛庄已经很普遍。

“现在农民住的房子咋样,和城里的居民小区差不多吧?”闸北镇党委副书记刘震高兴地说,小辛庄共有32幢二层小楼,都是按照“一户一宅一院”的原则,然后根据统一设计方案,统一施工,统一建筑标准进行建造的,村庄内路、水、电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去年上半年32户居民已喜迁新居,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观。

“过去村里的路不行,一下雨,都是稀泥。你看看现在,家家都通水泥路,方便得太多了。”梁洪友夫妇如今单独住在一幢小楼里,楼上楼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闲来无事时,老人就和邻居聊天,或者在院里为菜苗除草,生活很是舒心。

好生活,人人都喜欢。据介绍,今年以来,闸北镇又相继完成了张老家小集镇、皇店八里庙、凡桥和常楼等新村规划,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告别昔日泥泞的村庄,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农村小区。   

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乡镇,塌陷区居民安置问题也是闸北镇政府必须考虑的大事。涡北煤矿首采塌陷区整体搬迁涉及3个自然村,671户,前期工作中,该镇党委、政府抽调精兵强将,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在维护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坚持以民为本,为老百姓着想,不与老百姓争利。目前,按照统建楼房的设计,一个全新的安置小区已经雏形初现,不久,塌陷区居民也可入住新居。

新闻推荐

高炉镇:安徽小麦看这里

农业专家正在陆杨村测产小麦时间:5月26日天气:晴地点:涡河高炉镇段当白酒行业关注涡阳县高炉镇时,国家农业部也密切关注着高炉镇。在这里,有个国家级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高...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