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家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1-12 08:11 大字

大学毕业后,李树林在北京有十多万高薪的体面工作,但他却毅然回到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从事留守儿童教育。他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这所目前有着千余学生的树林学校里,留守儿童占95%以上。对于这些孩子,李树林既是老师,也如父亲一般,为孩子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父亲的嘱托,他甘当“孩子王”

“爹妈打工闯天下,爷爷奶奶年纪大,我们成了留守娃,学校就是我们的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树林学校里传出了悠扬的校歌。每当听到孩子们的歌声,李树林都会涌起一次次的感动。

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的李树林,应聘为首都一家企业体育教练,本来可以在首都安家立业,但是为了父亲的嘱托、为了留守的孩子,两年后李树林毅然带着女朋友叶莎回到了亳州老家,开始了他的“孩子王”生涯,管理九个年级近500名学生。

“我爸当时病得很重,学校没人管理,他就希望我回来能接手。”李树林说,父亲原是一名公办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在城父镇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当年收了300名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

为了孩子们,他当好“孩子王”

然而,农村生活的各种不适应,给这对刚从大都市回来的情侣带来诸多困惑。李树林这些年已习惯了都市生活,“乍一回来,购物不方便,每天生活极为单调,只能看着孩子们读书学习。”李树林说。但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好奇渴望的眼睛,李树林决心要让这些农村娃以后也能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李树林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增设了英语、电脑、音乐、美术等课程,投资创建音乐教室和校园体育场;大部分学生家住得比较分散,离学校都很远,李树林就把学校改为寄宿制,每天提供固定的营养餐和新鲜水果,让教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这样既方便学生学习,也可以从日常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

蒋帅帅是李树林回乡办学后第一届学生,这孩子平时阳光帅气,也很淘气。那年暑假,蒋帅帅的父亲突遭车祸,家庭的变故让蒋帅帅一蹶不振,逐渐自我封闭。开学后,李树林得知他三天没来上学了。李树林赶紧骑车去家访,看到其父瘫痪在床,母亲拄着拐杖,奶奶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生活重担落在这个孩子肩上。当时蒋帅帅想辍学扛起这个家。在李树林的多次爱心帮扶和耐心引导下,蒋帅帅终于振作起来了。蒋帅帅重返学校后,李树林郑重告诉他:“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兄弟,今后你上学的所有费用我来承担!”三年后的中考,蒋帅帅考入亳州一中南校,后来高考时被云南理工大学录取,毕业后留在昆明工作。近几年,学习和工作之余,蒋帅帅一有空就带着礼物回母校看望留守的孩子们。

坚持每天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通过给孩子们过集体生日等方式,李树林夫妇一直用心用情用爱呵护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哪个孩子性格内向、哪个孩子家庭困难、哪个孩子有了心事儿,夫妻俩都是第一时间知道。

他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娃,孩子们也以校为家

让李树林感动的是,多年的爱心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回应。 “在2008年的一次颁奖典礼上,我发现一个孩子领奖时,手上满是冻疮,身体冻得瑟瑟发抖。”李树林说,当时一打听才知道小姑娘名叫唐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人带她买棉衣。那天放学后,李树林就去买棉袄,顾及她的自尊心,说这件棉袄是学校给她的奖励。让李树林没想到的是,十年后,从淮北师范学院毕业的唐影自愿回到树林学校任教。

2009年,李树林因一起交通事故,左侧锁骨骨折、肋骨断了四根,头部淤血做了开颅手术,当时他昏迷了整整半个月,醒来之后第一句话就问学校的情况。出院后,在妻子的搀扶下,迫不及待走访每个班级。学生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个女孩子哭着说:“老师,您好好休息吧,安心养伤,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

李树林说:“将来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自己要努力坚持当好这个 ‘孩子王’,正如一首诗里写得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9年10月李树林当选中国好人。安文

新闻推荐

企业申办“一时代” 亳州发展“加速度” “亳州市企业联办服务平台”为市场“松绑”,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

“亳州市企业联办服务平台”为市场“松绑”,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