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鸟是湿地生态的风向标,日前记者跟随首次冬季水鸟全国性同步调查组,深入菜子湖、升金湖等地——探访越冬水鸟栖息地

安徽日报 2016-01-18 15:27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恺 范克龙

小天鹅掠过头顶,一大群水鸟正在河滩上觅食,叫声隐约可闻

首次冬季水鸟全国性调查启动,重点摸清安徽省水鸟资源家底

1月11日早晨,冬日的菜子湖畔寒风凛冽,冷雨蒙蒙,记者跟随水鸟调查组开始了一场难忘的寻鸟之旅。

菜子湖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桐城市和铜陵市枞阳县三地交界处,是长江中下游流域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越冬栖息地,现有候鸟60多种、5万只以上,有8种水鸟数量达到或超过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其中包括白头鹤、东方白鹳、鸿雁等多种珍稀候鸟。

早晨7点钟,调查组来到罗岭镇小龙山村的狮头岭滩涂,雨中的湖滩上道路泥泞不堪、崎岖难行,调查队员背着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艰难前行。雨越下越急,能见度很低,给水鸟观察带来了巨大困难,调查组队员向湖滩的深处走去。

忽然一群小天鹅掠过头顶,队员们一阵兴奋,纷纷拿出相机拍照。顺着小天鹅飞去的方向,一大群水鸟正在河滩上觅食,叫声隐约可闻。调查组组长、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立志教授站上洲头,拿出双筒望远镜眺望。

“嘴呈黑色、细长上翘的那些是反嘴鹬,属于游禽;青灰色的那些大鸟,站在水里一动不动的,是苍鹭,属于涉禽。 ”周立志边观察边给旁边的记者讲解。谈及水鸟,这位知名的水鸟专家如数家珍。

找到合适的观察点,架起单筒望远镜,周立志俯下身开始数鸟。站在雨中十几分钟,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望远镜,细雨如织,很快淋湿他的衣服,雨水顺着衣角一滴一滴地滴下来。 “苍鹭148只,反嘴鹬72只,豆雁22只,银鸥7只……”周立志抬起头,开始报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另一名调查队员在一旁记录。

周立志介绍,此次水鸟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不仅要求调查者能够准确识别各种水鸟,还要求尽可能准确地数出水鸟的数量,因此数鸟是第一要务。但是水鸟的迁徙性很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调查数据的准确度,各个调查组按照不同区域划分,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同步完成。

1月10日,安徽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正式启动。来自全省的各高校和各地林业部门的数十位调查人员,奔赴全省12个市42个湿地调查点,开展为期1周的冬季水鸟同步调查。

“本次调查是首次冬季水鸟全国性同步调查的一部分,重点是摸清安徽省水鸟资源家底,全面评估安徽省湖泊基本情况,为下一步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站长顾长明介绍,通过查清越冬期和迁徙期水鸟资源状况,水鸟越冬、迁徙栖息地现状、保护状况,及水鸟受干扰和受威胁因素等,建立安徽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资源数据库,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水鸟资源保护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强度、集约化的渔业养殖,对水草破坏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湖底荒漠化现象

过度开发影响湿地生态,人鸟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

“那时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水草,船都划不动,水鸟随处可见。”回忆起10年前的情景,东至县胜利镇联合村支部书记朱青苗感慨颇深。前不久,升金湖通过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和国家林业局考察评审,成为国际湿地组织的新成员,也成为安徽省生态保护的一颗明珠。这让朱青苗对重现生态美景充满憧憬。

靠近升金湖畔的联合村沿湖线长达5公里,全村380多户村民有200多户靠打渔为生。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野生渔业资源枯竭,人们大量投放鱼苗、养殖螃蟹,高密度的养殖导致水草大量减少,水体的自净化能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以水草为食的水鸟数量。

“草鱼和螃蟹把水草吃光了,水鸟没有了饵料,自然就不来了。 ”朱青苗说,升金湖是当地老百姓的母亲湖,生态退化让他们也很心痛。

行走在菜子湖、升金湖滩涂的荒烟蔓草间,记者发现,很多湖岔里都插着布满渔网的竹竿,围网养鱼现象随处可见。 “渔业养殖是水鸟生存的最大威胁。 ”安庆市林业局野保站站长王康明介绍,高强度、集约化的渔业养殖,对水草破坏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湖底荒漠化现象。

“‘水下森林\’没有了,湿地的生态功能退化,不能为水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徐文彬说。

围湖造田、修建堤坝闸门等人为活动,也使湿地的生态遭到破坏。周立志认为,正常的湖泊枯水期和丰水期应该是基本平衡的,枯水期使滩涂裸露,在太阳的曝晒下促进有机物分解,降低营养负荷,从而改良土壤性质,进入丰水期的时候,更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冬季进入枯水期,裸露的滩涂可以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徐文彬介绍,去年11月份以来,持续降雨导致水位抬高,升金湖水位比去年高了0.5米至1米,水鸟的栖息地面积减少了。 “水位升高,鸟儿吃不到水下的水草,只能跑到田里去吃庄稼,人鸟争食的矛盾就突显出来。 ”

“水鸟进稻田不光吃庄稼,还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而无法收割,农民损失很大。 ”枞阳县林业局野保站站长方正平介绍,针对野生动物破坏庄稼,虽然国家有明确的生态补偿办法,但是由于损失不易估算、取证困难、上报程序繁杂等原因,实际上难以落实。

湿地过度开发人为地阻隔了江湖连通,隔断了一些鱼类的洄游通道,扰乱了原有的水文规律,使湿地生态环境破碎化。 “枯水期变长了,湿地就会退化。而汛期变长了,水位升高,水鸟觅食会更加困难。 ”周立志说。

“后来国家实行禁猎,在老书记的多次劝说下,我决定放下猎枪,做一名护鸟队员。 ”

从“捕鸟人”到“护鸟人”,村民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1月11日上午9点左右,调查组来到罗岭镇姥山村附近的观察点,汽车驶进湖区,不时有成群的白额雁飞过。车行至湖区深处停下,记者登上高高的观鸟台,用望远镜望去,远处的雁群不计其数,黑压压罗布整个滩涂,有白额雁、豆雁、小天鹅、苍鹭……真是鸟的天堂!

记者发现,与别处不同,这里看不到围网的影子,滩涂上布满弹坑大小的人工水潭,大群白额雁在这里觅食,在湿地和岸堤之间有一圈两米宽、半米深的水道,将湿地与岸堤隔离。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里有一群特殊的护鸟人。

来到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记者见到了这群特殊的护鸟人,那就是王三益和他的护鸟队。王三益曾做过姥山村的村支书,大家亲切地喊他“老书记”。

“如果在5年前,即便转遍整片湿地,也看不到这么多鸟。 ”王三益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围湖造田、拦网养殖、非法盗猎等原因,菜子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候鸟似乎从这里突然“蒸发”了。

“菜子湖是我们的家,也是鸟儿的家。”为了让家乡环境变得更美,王三益投身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2010年,王三益牵头成立安庆市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组织村民成立了护鸟队,每天义务巡湖护鸟,严防违规开垦、张网捕鸟等行为。他还自费建起鸟类救护站,救助受伤的鸟儿。在他的引导带动下,周边村民水鸟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不少人从“捕鸟人”成为“护鸟人”。

“枪王”刘之才就是一个例子。今年63岁的刘之才曾是当地出名的猎鸟高手,人称“枪王”,过去主要靠捕鱼打鸟为生。 “那时候一只大雁能卖到400多元,一天能够收入两三千元。 ”刘之才说。

“后来国家实行禁猎,在老书记的多次劝说下,我决定放下猎枪了,做一名护鸟队员。 ”老刘告诉记者,他平时就在湖上巡湖护鸟,在这湖滩上养了20多头水牛,每年也能收入几万元。

为了这份环保事业,王三益将多年积蓄都投入进去:建生态馆、标本馆、观鸟台,购买望远镜、远程监控、无人机……王三益先后投入了上百万元。 “每天为候鸟补充小麦就要三五百斤,每年要数万元投入。 ”

在王三益看来,菜子湖是姥山村最大的财富,未来姥山村要致富,就要围绕这方水土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我还有一个心愿,把我们菜子湖湿地变成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在升金湖的湖滩上,白琵鹭翔集。

本报记者 许昊 摄

新闻推荐

两车相撞急救人

本报讯(通讯员 姚笃留)近日,国道206线桐城狮山加油站附近发生车祸。经当地交警彻夜处置,救出了两名伤者,尽快疏通了交通。4月13日深夜23时许,两辆货车在桐城境内对撞。货车侧翻后占住国道大半个路...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