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 追赶“错过的时间”
杨善林 1948年10月生,安徽怀宁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杨善林面向工程管理,重点研究了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和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和制造工程管理中,在工程管理理论与工程管理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 从农民到冶金工人再到站上科技巅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工程管理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用敢于尝鲜和执着展现出“科技牛人”的锻造史。百废待兴的年代,他曾带着研究团队趴在木床上绘制出国家级课题项目,扛起工业救国的旗帜;信息化时代,他组建合工大历史上第一个跨学科研究所;科技时代,他组建全国第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如今,这位66岁的“拼命三郎”依然忙碌在科研征程上,追赶“错过的时间”。 “拼命三郎”为人乐道 2013年12月19日,中国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与工程管理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杨善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可是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位院士。”得知杨善林入榜后,合工大的学生先欢腾开了,而杨善林则相当低调,面对记者和镜头他更愿意讲述他的研究成果。 如今,“新晋院士”的头衔已经陪伴他走过一整年,再次来到杨善林在合工大的办公室,他依旧是忙得不得歇。“现在,比以前的事更多了。”准备采访的前十分钟里,杨善林还是来回穿梭于办公室,一连接了好几个电话。“有的问项目,有的约座谈,还有像你们一样约采访的。”面对记者,他倒是不见外的聊开了。 在合工大提起杨善林,比起“工程院院士”这个头衔,“拼命三郎”的名号更为人乐道。之所以被称为“拼命三郎”,是因为他总是抓住一切时间工作,不管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还是万米高空的飞机上。陪同杨善林出差的同事不止一次提起这样的经历:刚一上火车,杨善林就把随身携带的投影仪、笔记本,还有电脑都拿了出来。伴随着火车前进时发出的“喀嚓、喀嚓”声,杨善林便带领同事在急驰的列车上开始紧张地工作了。 趴在木板床上绘制出国家级课题项目 出生于1948年的杨善林,从桐城中学高中毕业后,在老家怀宁县务农两年,随后又在冶金公司当了8年工人。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已经30岁的杨善林决定再次拿起书本,最终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1985年硕士毕业后,杨善林留校任教至今。 聊起研究“工程管理”的细节,杨善林说,自己把重心都放在了研究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和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他更侧重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和制造工程管理中。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他在国内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成功摘得国家科学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回忆当初踏入这项研究的起始,杨善林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网络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词。1992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批准立项的重大课题“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计算机辅助管理及生产过程实时监测系统”公开招标。消息一出,刚刚从德国进修回国的杨善林,骑着自行车就在校园里四处张贴招募团队人才的海报并迅速张罗起一支“摸着石头过河”的科研团队。这支团队日夜攻关,终于在激烈的技术方案竞争中拔得头筹。鲜为人知的是,这份投标书中的网络图,是杨善林带着师生们趴在木板床上一点点画出来的。以这个项目研究为契机,杨善林还牵头组建了合肥工业大学历史上第一个跨学科研究所,专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组建全国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轿车整车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轿车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难以从国外引进。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有过多个研发项目经验的杨善林,带着课题组的师生们,干脆在奇瑞汽车公司边上租起了房子,吃住都在公司一线。 经过多年努力,杨善林的团队终于运用系统工程、复杂决策任务求解和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富有特色的轿车整车开发系统的基础平台,建立了合理的轿车整车开发过程分级优化与决策模型和信息资源库,设计出轿车整车开发过程管理规范及其控制标准,开发了高效的轿车整车开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整车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柔性化,为复杂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成果使奇瑞汽车整车开发周期缩短了3~6个月,降低开发成本10%~15%,提高了产品开发质量,降低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提高了公司的技术输出水平,并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该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杨善林一直将目光瞄准建设国际化的国家级创新团队,希望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07年年底,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筹建“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2011年11月,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授牌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管理学科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66岁依然忙碌在科研征程上 很多次,杨善林腰椎间盘突出病发,剧烈的疼痛让他难以承受,他不得不经常一边在医院吊水一边工作。2007年,他还由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接连做了两次手术。在医院,他也从未间断过手头的工作。出院后,躺在家中不能动弹的杨善林牵挂的依然是他的学生们和所里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嘱咐同事安排每位学生到他家中,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论文进展情况。病情稍有稳定,他又走进办公室,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今年已经66岁的杨善林仍然忙碌在科学研究的征程上,而他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转移到宏观管理研究上。总是充满干劲的他这样解释自己如此“拼命”的原因:“我要追赶错过的时间。”“如果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国家科技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那正是人生的幸运。”杨善林关于幸福的定义,与很多和他同时代的科学家相同。“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之初,正是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年代,学校老一辈的创业者们就扛起了工业救国的旗帜。改革开放后,国家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我们背负的是工业兴国的责任。如今,国家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承担起工业强国的重任,我们义不容辞。” 晨报记者 刘梅梅/文 卓旻/摄 通讯员 周慧
新闻推荐
将爱心人士为部队捐赠的生活用品送给更需要的人
怀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