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4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淄博市统计局2015年2月12日

淄博日报 2015-02-13 18:32 大字

2014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加减乘”促转调三篇文章,深入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淄博”和民生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产业结构改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6:57.1:39.3调整为3.5:55.9:40.6。金融保险、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趋优。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251.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634.5亿元,增长5.8%。人均生产总值87531元,比上年增长6.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4328美元/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低于全年4%的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6%,低于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是拉动总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1.8%,36个大类行业呈现“14降15平7涨”格局。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3.6%,9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6降2平1涨”。从年内各月同比情况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小幅波动,涨势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低位运行,下半年呈持续下滑态势。

招商引资量增质优。全市外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87个,比上年增加55个;实际到位资金385.8亿元,增长43.2%。重点领域招商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来投资项目153个,实际利用外来投资14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7%和38.5%;服务业项目实际到位外来资金162.6亿元,增长37.1%;股权招商及上市融资项目占外来投资的比重达7.5%。大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164个,比上年增加80个,占项目总数的42.4%;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63.3%。汉能光伏产业集群、绿城城市综合体、淄博齐都科技新城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为转调创新、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0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11个。拥有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7个,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16家。有3个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40个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建立公用计量标准327项。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699张。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3万户,比上年净增13.7%;注册资本(金)2362.9亿元,净增29.5%;户均注册资本(金)达106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5.5万户,净增18.6%;注册资本(金)2229.3亿元,净增29.2%;户均注册资本(金)405.3万元。个体工商户16.5万户,比上年净增12%;注册资本(金)54.8亿元,净增34.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168.2亿元,增长3.8%;林业总产值13.9亿元,增长10.4%;牧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3.9%;渔业总产值5.3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1亿元,增长8.2%。

主要农牧产品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全年粮食总产173.6万吨,比上年增加14.9万吨。其中,夏粮75.6万吨,比上年减产0.5万吨;秋粮98万吨,比上年增加15.4万吨。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17.3万吨、6.4万吨和11.3万吨。水果、蔬菜产量分别为102.7万吨、211.4万吨。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年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全市农机合作社达189家,其中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29个。11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27.5万亩。国家级、市级蔬菜标准园分别达13家、51家。现有“三品一标”品牌64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33个、绿色认证农产品80个、有机认证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新增市级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4个,累计达45个。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11.2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达34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机总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机总动力365.3万千瓦,增长1.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79.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田有效节水灌溉面积9.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万公顷。“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深入实施,全年累计投入11亿元,4.4万户、11.3万人实现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2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3.3%,重工业增长5.6%;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实现增长。产销率达98.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调度的211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95种,占45%。其中,乙烯增长10.7%,水泥增长7.4%,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利税1183.4亿元,下降7.3%,其中利润687.4亿元,下降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3.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转调创新持续深化。通过多举措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全市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7%,较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势强劲。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增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8.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全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

建筑业运行平稳。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29.4亿元,增长7.3%;安装工程产值135.1亿元,增长3.5%。省外发展空间扩大,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107.5亿元,增长5%。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355.7亿元,增长1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994.6亿元,增长10%。全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85.3万平方米,增长3.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352.1万平方米,增长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内涵效益型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民间投资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3.3亿元,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1413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投资958.3亿元,增长4.3%。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99亿元,增长24.1%;工业技改投资1114.9亿元,增长26.6%。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新开工项目2612个,比上年增加249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09个,比上年增加125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8个,增加59个。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75.9亿元,增长9.3%。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33.3亿元,增长9.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2.7亿元,增长8.5%。

重点商品供需稳定。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看,21个大类消费品中有20个大类的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7%,家具类增长13.4%,中西药品类增长17.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7.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9%。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72.2亿元,增长10.9%,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36.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有降有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9.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出口额达56亿美元,增长6.9%;进口33.4亿美元,下降11.1%。九大类主要出口产品中,医药产品出口增长27.6%,建材产品增长27.3%,轻工产品增长13.1%,机电产品增长10.6%。传统出口市场中,对韩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7.7%、12.5%。新兴市场中,对南亚出口增长13.4%。主要进口商品中,塑料原料、机械设备和二甲苯分别增长12.8%、64.3%、27.9%。主要进口来源地中,巴西、中东、日本和韩国快速增长,进口额分别增长1.08倍、33.7%、16.5%和15.7%。

对外经济合作更加活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5个。其中,总投资超过千万美元的项目19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家,比上年增长66.7%。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20.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5.4亿美元,增长3.3%。“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35家,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5.7亿美元,增长85.4%;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342人,增长73.1%。企业在境外新设立营销网络15家,增长25%。跨国并购成效显著。新华医疗器械并购香港威士达公司60%的股权项目,成功拥有了中国体外诊断市场30%的份额。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设施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054公里,比上年增加1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94.8万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63.9万辆,增加5.2万辆。现有公共汽车线路273条,其中市区公共汽车线路33条。营运公交车2766辆,出租车6493辆。

邮政业稳中提效。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6.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达3.1亿元,增长13.2%。函件总数达1242.6万件,比上年下降24.6%;快递2128.6万件,增长24.2%;订销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达6690万份、375.5万份。

信息产业取得新进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成功列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2.2亿元,增长8.7%,光缆线路总长度172.5万芯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5.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93.2万户,增长11.6%。全市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61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270个。

旅游产业取得新发展。年内,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红莲湖二期工程、齐山景区等6个旅游项目建成开业。年末,国家A级旅游区(点)总量达48处,比上年增加4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达13处,AAA级旅游区(点)20处,AA级旅游区(点)15处。全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89.6亿元,增长12.6%。接待海外游客19.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4146.7万人次,增长8.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2.5亿元,增长7.1%。全市国、地税总收入452.4亿元,增长5.3%。其中,国税收入256.5亿元,增长2%;地税收入195.9亿元,增长10%。入库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7%。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2.5亿元,增长5.7%。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领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7.5%,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2.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8.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6.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得到压缩,比上年下降5.5%。

金融市场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94.3亿元,比年初增加13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38.6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90.5亿元,比年初增加16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41.6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54.3亿元,比年初增加110.6亿元。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改制顺利完成,建立起与新三板批量对接机制。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12家,直接和间接融资超过150亿元,有1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保险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54家,新增3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25家,人寿保险机构29家。实现保费收入85.5亿元,增长13.2%。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增长14.6%;寿险保费收入54亿元,增长12.4%。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17.9亿元,增长15.1%。其中,产险赔付14亿元,增长10.6%;寿险赔付3.9亿元,增长34.7%。保险深度为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下转第4版)

新闻推荐

市车管所获评“山东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