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于国平:十里铝城的好大夫 记者刘秀清 景行 通讯员朱凤霞

淄博晚报 2014-02-19 23:19 大字

2006年,于国平临危授命成为山铝医院骨外科主任,也是医院临床一线最年轻的科主任。那时,用“百废待兴”来形容他所面临的处境毫不为过:人才队伍断层、技术设备落后、病员流失严重……一切,他都要从零开始。因此,彼时他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置疑可想而知。如今,7年过去了,淄博市“青年文明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山东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集体等荣誉,以及群众病患良好口碑的获得,让他和他所带领的骨科成为十里铝城里有口皆碑的一道别样风景。

一个寒冬的深夜,山铝医院急救中心收治了一位“三无”车祸男子,当时患者倒在马路中间,血流如注,处于昏迷状态。时间就是生命。在病人神志不清、生命危在旦夕而又身份不明、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山铝医院骨外科承担起了救治任务。当时正在家休息的于国平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医院进行抢救。凌晨1点多,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于国平为其实施了右下肢膝下截肢、头面部清创缝合……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6点,稍事休息后,他又开始了白天的工作。这样的状况,对于于国平是常态,且早已习以为常。每一次接到生命的传呼,他都会条件反射般地立即下床,在睡衣外披上一件大衣,一路小跑赶到病房,立即进行抢救……在每次急救的背后,他都用智慧、真情和爱心,编织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病人以生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于国平眼里,患者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有位打工者在外院做了手术,术后伤口严重感染,溃烂流脓,跑了几家医院都被拒之门外,加上营养不良,送到山铝医院骨外科时已奄奄一息。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于国平毅然再次为病人实施手术。通过精心治疗护理,打工者康复出院。他紧握着于国平的手,流着热泪说:“是你为我捡回来一条命啊!”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仅靠热情和愿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熟练过硬的业务本领,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于国平每做完一台手术,都会用国内外的优秀论著对工作进行评价,不让自己丧失任何的学习机会。“真心为病人,就要想到病人一辈子。”他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和科室的医护人员。对此,科室的年轻医生都深有感触。他们到上班的第一天,于国平都这样提醒:作为外科医生,手术时应十分珍惜和爱护患者的正常组织,不能随意“开口子”,要做一台手术留一个精品。

于国平不仅自己业务精益求精,还积极助推学习型科室的创建,使科室医务人员通过学知识、比业务、练技术不断提升全面素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胆开拓创新,以创伤及显微外科为优势,在开展常见骨折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了脊柱和四肢肿瘤、骨病的治疗,神经、血管损伤的修复及重建,四肢畸形的矫形,手外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双开门”法治疗颈椎间盘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以及骨外科断指(肢)再植等业务,使骨外科的业务技术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同时,科室近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医学刊物或杂志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游离皮瓣的应用》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被评为第十一届淄博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前不久,骨外科来了一个被狗咬断左小手指的女孩,她哭喊着要自己的手指,母亲担心孩子变成残疾人,以泪洗脸,场景让人揪心。因为女孩断指属于指尖离断,手术难度大,再植成活率低,于国平和同事们经过认真研究考证,决定为其实施指尖离断再植术。而手术最关键的环节,是吻合血管和神经。显微镜下,比头发丝还细的血管被更细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针”和“线”缝合,手指离断部分的供血系统恢复了!女孩康复出院回到学校,同学们看着她红润的手指,竟没有看出是“接上去”的。据了解,近几年,骨科已开展断指(肢)再植术数百例,成功率在98%以上,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病人把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你了,这是怎样一种信任呢?面对这样的信任,我个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之奋斗、为之奉献呢?”于国平是这样说的,更是如此践行的。他让身边的每个同事都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让每一位患者领略到一位医者的无私大爱……

新闻推荐

淄博市举行首场立法听证会 燃气安全大家来说说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