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园林 建设美丽临淄
晏婴公园太公植物园圃田园齐园林阴庭院林阴路□本报记者魏廷宝通讯员孙允莹
用绿色装扮城市,用景观提升品质,用文化烘托氛围,用舒适点亮生活,这些都已成为建设天蓝地绿美丽临淄的经典之笔——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大绿量、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集艺术美、文化美、生态美于一体,致力于打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以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临淄区始终秉承“环境立区、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把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森林、村居绿化工程建设,统筹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城,倾力打造天蓝地绿的美丽临淄。
城乡一体绿色园林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更是自然、纯洁、安全、健康的同义语。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绿色,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成为诗意栖居的首选。园林绿化,又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城市的精彩体现,更是一个城市的底色和名片。
建设“大绿化、大园林、大生态”,努力打造一个美丽生态新临淄,为城乡建设提供优良生态、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成为临淄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形成的共识,让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让青山、碧水、蓝天、绿地交相萦绕,更是临淄人民的共同期盼。
持续增加绿量。在建成区内,因景植绿、立体增绿、挖潜种绿,深入实施“森林围城”绿化扩增工程,以沿路、顺河、环城、绕村为重点,统筹推进生态景观、生态板块和生态绿网建设,着力建造绿色森林拥抱城市的“天然氧吧”。去年以来,力推工程带动、精品拉动,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建设了张皇路、北齐路、杨坡路、天齐路、稷下路、学府路、人民广场等9项重点绿化工程,新建(改建)绿地面积达73万余平方米。目前,全区建成区内的绿地面积达到17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1992万平方米,共计栽植乔木104万余株、花、灌木92万余株、地被模纹163万余平方米。
不断提升绿化质量。在园林绿化中,临淄区始终坚持以生态效益和群众宜居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导向,完善城市绿地规划体系,均衡布局城市绿地,用生态区域的理念谋划园林建设,把中心城区绿化和周边乡镇村居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城区集约发展、周边绿地渗透环绕的绿色形态。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上,始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建设原则,打造了一批亮点绿化工程,其中,改造后的人民广场作为临淄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已成为集庆典集会、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广场。同时,精心建造了北齐路等一批精品道路绿化工程,逐步形成了“一路一景一特色”的城市绿阴网络。
逐步扩展绿化范围。在城区绿化建设的同时,临淄区还将镇村绿色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大力组织实施园林下乡、村居绿化,为村居、社区绿化提供技术服务,帮助镇、街道科学制定绿化提升改造方案,科学布局重点区域和节点绿化,建设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化带,形成了植物种类搭配合理,结构层次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按照应绿尽绿原则,因村制宜地稳步推进村居绿化,着力增加城乡绿量,着重对镇级道路、连村道路、进出村庄道路等重要部位进行了全面绿化,实现了道路绿化村村有,村居绿化景观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个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环境良好的城乡一体化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现今,城市森林化,村居园林化,正在改变着临淄区的城乡风貌。一幅“城在绿中,楼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的美丽画卷,正在齐国大地上渐次铺展开来,不断扩张的绿色,无一不在昭示着生活在这座化工名城的人们,幸福不再遥远。
景观组合文化园林
临淄作为齐国故都,有着深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园林景观最能显现城市特有的历史脉络与人文风貌。通过对园林景观的观赏,感受她的远古气息和现代品质。
在园林建设中,临淄区致力于园林绿化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将齐文化元素融入其内,打造凸显临淄地域特色的景观园林、文化园林。
近年来先后投资建设和改造了齐园、晏婴公园、太公植物园,使历史文化景观尽展风姿。文化精品游园更是遍布城区,齐园、圃田园、韶园、齐都文化体育城游园、蓝帆游园等多处大型公园和街头游园,全面实现了城区500米半径有游园的目标。
去年,临淄区又将齐文化与蹴鞠文化联袂交融,建成了一批具有古齐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在临淄大道一诺路口和相家北游园建成两组大型蹴鞠主题雕塑“时空穿越”与“古今对话”;在临淄人民广场组合成以“唱响和谐”和“蹴鞠娃”为主题的景观;在临淄大道沿线又新设立19组有园林文化景致的候车亭……
古树名木是临淄区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古树名木不仅具有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每一棵古树名木的长成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史诗,它诉说的不仅仅是周围的自然生长环境,还有一个个与之相关的故事。因此,保护好这些古树名木不仅是在继承历史文化,更是在培养、储备历史文化。基于此,保护好古树名木成为临淄区“生态立区”总体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树一起,绿化家园,提升品质,也成为临淄人的共同追求。
几年来,临淄区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努力探索古树名木的养护之道,多项措施并举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积极开展对古树名木的调查、建档工作。目前已对全区750株古树进行了GPS精确的定位普查,详尽记录了每株古树的树高、冠幅、树龄、生长情况等详细信息,并设有专人负责对古树生长情况的跟踪调查、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开展病虫害防治,并严格按照《淄博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进行有效的日常监管。为加强保护力度,临淄园林局还为古树名木制作了统一式样的保护标志牌,标明了树名、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立牌时间、管护责任人、监督和服务电话等内容。对有特殊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附有文字说明。对经普查发现的濒危古树名木和古树群,采取保护复壮措施。
同时,大力开展爱绿护绿志愿活动和“绿丝带”志愿行动。成立拥有队员近300人的爱绿护绿志愿服务队,配合文明城市测评,卫生城市复审等工作,开展志愿服务30余次,向社会公众传播爱绿护绿意识,维护公共绿地秩序,一个爱绿、护绿、植绿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绿中有景,景中有文化,临淄这座绿色之城,尽展其景观之美的同时,人们从中越来越能品味出她不俗的文化气质。
服务社会人本园林
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标准,以人为本,开发生态、游憩、审美和文化等群众所需的多元化功能,服务于社会,是建设生态园林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临淄区在园林绿化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环境容量的改善出发,制定最合理的社会公共设施、绿地系统、城市景观、水体和环境保护,建设太公湖湿地,综合整治南部山区,恢复矿山生态,规划建设了碧水、青山、绿林三大生态链条,构建起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全域大生态格局。同时,落实严格标准,采取严厉措施,狠抓环保治理和节能降耗,进一步增强了永续发展动力和绿色竞争力。
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精细化管理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基本保障。
健全管理机制。临淄区进一步建立健全绿线管理、养护管理、人事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对全局700余名园林养护工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相应的绿化养护标准及考核细则。建立完善应急机制,成立养护机动队,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妥善应对台风、暴雨等突发事件。建立物候观测制度,设置4个物候观测点,对各时间段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观测,指导今后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为园林植物正常生长保驾护航。
探索管理模式。去年以来,临淄区园林局积极探索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电子信息化运作,进一步细化模块化分级管理,逐步完善电子管理平台,建立“全覆盖、全时段”的养护管理模式,做到定位定员,保障每块绿地都有人管、时时管、管到位。
推动时令养护。围绕创城、淄博市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点评会、齐文化旅游节等重点工作,开展补植、栽植、修剪、散播草种、摆放鲜花和景石等绿化养护工作。去年以来,共计补植乔木1.2万余株、花灌木42万余株、地被模纹34万余平方米;深入开展病虫害防治,喷洒高效低毒药品550余车;卫生保洁及时到位,共清理杂草、落叶等垃圾15000余立方米,实现绿地卫生的全天保洁;及时维修景观设施,完成200余个维修项目,确保了景观设施的有效运转。
维护绿化成果。严格执行《山东省绿化管理办法》及《淄博市城市绿化条例》,规范行政审查上报程序,及时审核上报非法占绿、毁绿及城区交通肇事损绿手续,2013年审核上报临时占绿事项53项,处理交通肇事毁绿10件。
……
多年的悉心呵护铺就满城春色,成就生态之韵。
一个城市没有绿色,就毫无生机,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一个既无绿色、又无文化的城市,生态也就无从谈起。
而在齐国故都,用绿色装扮城市,用生态提高修养,用文化烘托氛围,用舒适点亮生活,这些都已成为建设美丽临淄的经典之笔。
新的一年,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文化、饱含人本气息的生态园林城市正在崛起,一个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美丽临淄”正在向我们信步走来……
新闻推荐
“真金白银”给力经济转调创新驱动“理财善政”打造公共财政民生财政 让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全市财政工作会议...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