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打造农村资源配置“转换器”
本报通讯员王鹏任亮
民乐县坚持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以推进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基本方向,积极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效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持续激发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明晰产权做足农村改革“基础账”
坚持把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成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保证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拨付财政专项资金1850余万元采购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技术服务项目,择优选定8个专业公司同步开展底图制作、权属调查、确权复核等全程技术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每宗地的地理信息和权利归属。注重强化督查考核,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工作进度缓慢、停滞不前的乡镇、村进行督促调度,有效激发了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性。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0个乡镇172个村52887户的权属调查工作,指认地块61万块101万亩,占到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8.5%,完成一轮公示的村达到168个、涉及农户48329户。
盘活资本打造资源配置“转换器”
坚持把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作为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聚力构建“四大”体系,加快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交易。构建衔接紧密的组织体系,成立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点,形成了“县有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三级网络体系;构建规范有序的运作体系,制定《民乐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产权交易范围和产品种类,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经营性资产、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和农业类知识产权等产权规范交易,稳步实现农村产权资源变资本;构建风险可控的防范体系,制定农地租赁审查、风险保障金等五项制度,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审查流转土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各类经营主体310个;构建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及时发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解答交易服务政策咨询,加强交易行为跟踪管理,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指导、项目服务和纠纷调解,确保产权流转发挥最大效益。至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土地流转类产权交易558笔、交易金额达1.2亿元。
破解瓶颈探索权能受益“新路径”
坚持把激活农村资产多项权能作为盘活农村资源的衡量标准,加强政银企沟通对接,着力破解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抵押担保物的融资难题。研究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明确抵押贷款对象与用途、发放条件及数额、操作流程和承包经营权抵押物处置等具体规定,为各方参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协调金融机构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设立融资抵押窗口,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农业银行“四融”平台和农商银行“三农”服务终端,建设金融便民服务点278个,为农村产权融资提供便利化服务。探索开展“个贷”、“联贷”等抵押融资业务,为土地流转户出具交易鉴证和土地经营权流转证,鼓励其办理小额借贷业务,同时采取“法人+合伙人联合互保”等方式,支持流转大户办理大额或中长期借贷业务,实现了县域经济的银农共赢。至目前,全县共完成交易鉴证326份,交易金额达6100万元,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629万元,受理林权抵押贷款340万元,产权“小市场”有力撬动了农村“大资源”。
搭建平台助力建设产业“集成区”
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架起农村资源与社会资本、技术的桥梁,有效解决了“想种无地”和“想转无人接”的供求矛盾,催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步伐,助力现代农业产业“集成区”建设。至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43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达到439家;41个村组实现整村土地流转,示范带动全县流转土地50.2万亩,其中规模流转45.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1%;种植以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小杂粮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70万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78%,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本报民乐讯去年以来,民乐县人社局以集中整治农民工工资拖欠为重点,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和专项检查,积极开展依法用工宣传,完善执法监管模式,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4年,开展“春暖行动”等专项检查12次...
民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民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