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业家政”俏民乐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4-08 22:4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沈富民

“早晨6点多出门,就近就能找到活干,啥都不耽误。”民乐县洪水镇刘总旗村三组村民陈玉兰说。“我和村里的十几个姐妹组成春耕互助组,干完自家农活后就近打工,每天工资都在70元—100元以上,而且还是‘香饽饽\’,不怕找不到活干,干完活就能拿到现票子。”

春耕时节,在民乐县各乡镇春耕的田间地头上,活跃着100多支“农业家政”服务队,这些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有农村闲散劳动力组成的创收队伍,在春耕秋收等关键农忙时节,活跃在全县参与土地流转的1100多个“家庭农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田间地头,选种子、喷农药、除杂草、浇水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不但为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农场主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在自家门口当起了“农业车间”收入不菲的“产业蓝领”。

民乐县是一个土地流转大县,每年有近25万亩耕地流转,并通过土地流转建起许多“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加之每年春季全县组织4.9万人外出务工,使全县各家庭农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当地一些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和留守妇女,瞄准土地流转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务工需求,利用生产经营的空隙,巧打“时间差”,自发成立了各类“农业家政服务队”,不仅到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家中承揽农活,更重要的是到土地流转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有偿种养、管理、采收、包装、销售等服务。她们以钟点工、季节工等形式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闲时打工、忙时顾家,相对松散自由的打工方式,挣钱顾家两不误,很合农村妇女的心意。”六坝镇东上坝村的妇女主任谢文秀说。如今,在民乐县,活跃着4600多人的“农业家政服务队”。这些服务队,通常以村组和自然村为单位组队,或四五人一组、或十几人二三十人一组,对内互助帮忙,对外创收赚钱,她们一年可在家门口务工4至5个月,人均收入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民乐特色产业助力***

本报民乐讯近年来,民乐县按照“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扶贫模式,在全县55个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种植、设施农业、草畜和劳务输出等...

民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