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巧手剪纸六十载自建民俗展览馆, 一位农村妇女的艺术人生

烟台日报 2011-11-07 18:32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陈菲菲孙冠伟摄影报道)过去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妇女们坐在炕头上唠着家常,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时剪时旋,一幅幅构思巧妙的窗花作品点缀了胶东人家那细长的棂子窗———在招远玲珑镇欧家夼村口刚一见面,李瑞欣老人就向记者描绘出一幅胶东妇女剪纸的场景。她告诉记者,为了完整地保存剪纸文化,自己建起了一个民俗展览馆。

67岁的李瑞欣从6岁开始学习剪纸,至今从未间断,“我母亲陈淑英是乡里有名的‘伎俩人\’,也是我剪纸的启蒙老师。”据李瑞欣老人介绍,母亲曾先后教四个姐妹学习剪纸,只有她一人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来,是家族剪纸的第五代传人。

张家的柳编、李家的根雕、兰家的国画,在前往民俗艺术馆的路上,李瑞欣老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村里的文化事儿,“俺们村的‘艺术家\’多着呢,经济发展起来了,文化也没落后。”

打开电动门窗后,李瑞欣老人自建民俗展览馆露出黄色的木质大门,黄铜门钉透出几分古色古香。

锅台、土炕、红木桌椅、虎头鞋、花饽饽模子,五间民房里透着浓浓的胶东味。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那色彩缤纷的剪纸———各式的窗花自不必说,装裱好的大幅作品满满地挂在墙上,连顶棚上也贴满了对称规整的吊顶剪纸。

从传统的金玉满堂、喜鹊登梅,到奥运五福娃,李瑞欣小小的展览馆里展示这剪纸题材的的变迁。一个半米高的福字是她自己设计的得意之作,在一个福字里含有4个大福字,12个中等大小的福字和365个小福字,小福字只有指甲盖大小,而且每一个字都形态各异。

除了自己的作品,李瑞欣还悉心收藏了祖传的剪纸作品,其中以四幅花鸟图年代最久,她告诉记者,“这就是咱们胶东地区土生土长的剪纸,叫‘窗染花\’,画出样稿后先剪出轮廓,做成‘坯儿\’,然后用毛笔在上面勾画出纹样,色彩饱满又玲珑秀气,远远看起来很像国画,我这几幅是太姥姥那一辈传下来的了。”

一时技痒,李瑞欣盘腿上炕,只见她拿起一张大红纸,并没用剪纸专用的小剪刀,一把巴掌大的剪刀在细致的剪纸面前略显粗重,在她手里却格外灵巧,刀锋过处,线条立显,“镂空和打毛(即锯齿剪)都是细活儿,一不留神剪断了,一幅作品的完成性就破坏了。从大剪刀剪粗线条到小剪刀剪细线条,再到大剪刀剪细线条,这是我给剪纸分的三个层次。”

李瑞欣不仅收了不少村民“徒弟”,还定期为小学生教

授剪纸艺术课程,她告诉记者,不少孩子都对剪纸很有兴趣,传统文化技艺的未来都在这些娃娃身上。

新闻推荐

烟台在全国首创“‘控\’单位能耗、总量能耗、增量能耗,‘转\’超量能耗、能耗指标”的“三控两转”节能工作法———, 前9月,烟台市工业营收全省第一

本报11月17日讯(YMG记者李少鹏)今天,一组靓丽的工业数据从市经信委传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以9369.6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914.7亿元的利税、712.9亿元的利润,...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