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门楼水库承担市区70%以上的用水, 57年前开凿生命之源

烟台日报 2016-10-01 16:55 大字

一砂一石,不起眼,却能垒砌出一个宏伟久存的建筑。

一字一词,不成章,却能沉淀出一本铭记昨天的典籍。

当砂石与字词结合,承担市区70%以上用水的门楼水库便有了历史味道,有了直观形象。

“当我第一次看到1958年11月9日的《烟台日报》,上面有着‘门楼水库昨开工\’的报道时,真是感慨万千。”曾在1990年报道过门楼水库增容脱贫工程的烟台日报社原《生活周报》总编辑、高级记者王怡说,门楼水库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源,而报道记载的是生命之源的那情、那景,这让她想起了两句古话“饮水思源”和“喝水不忘挖井人”。

追溯历史,回望前路,门楼水库从1958年动工,到1960东西大坝合龙,再到1981年开始向市区供水,后经多次增容、扩建,如今总库容达2.4亿多立方米,成为市区的主要水源地,也成为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的调蓄水库,市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70%以上的用水都来自这里。当年的一次全市大军动工,解决了城市发展水需求,铸就出经济社会发展之后盾。

“大坝是用地瓜干垒起的”

今天的门楼水库,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但谁又能想象到60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

现门楼水库所处大沽夹河清洋河段,在没有水库之前,这里洪灾频繁,《福山志》记载,清康熙58年、乾隆24年、民国3年,大水数次泛滥,民不聊生。1953年,外夹河上游河堤决口,57个村受灾。

1956年9月的一场大雨过后,洪水泛滥,福山城内水深齐腰,32个村近3000亩地颗粒末收。“以前没有水库的时候,下雨天睡觉都不塌实,担心发大水淹了庄稼和房屋。”现家住福山区、今年82岁的赵范奎老人,提起那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

1957年山东省水利厅决定修建门楼水库,为福山城区根除水患。1958年初,门楼水库规划地附近31个村4000多户近2万人移民他乡,最远的迁往辽宁营口。

1958年月8日门楼水库正式破土动工。曾担任门楼水库技术负责人的赵学海老人,在回忆录中写到:当天,工地指挥部召开了开工典礼大会,参加水库建设的民工在1000多米的河套上摆开了战场,来自福山、牟平、乳山及部队官兵等共2.2万人参与建设。

在那个年代,工人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冬日,水面冻上了一层薄冰,但他们没有一个讲条件,都跳进冰冷的泥水里出力,有不少人被冻伤,有的甚至留下后遗症。同时,他们吃的更简单,每天每人生活费仅三毛钱,蔬菜主要是萝卜和大白菜,粮食每天自带一斤,国家补助一斤,其中大部分是地瓜干。后来,民工们都感慨道:“大坝是用地瓜干垒起的!”

经过众志成城建设,1960年5月,东西大坝合拢,斩断夹河、除害兴利的愿望得以实现。

水库经多次修缮消除隐患

宏伟壮丽的门楼水库,初期主要用途是农业灌溉,可浇灌和滋润农田8万亩。1981年开始向烟台市区供水,1984年之后则主要以向烟台市区供水为主,成为烟台市区的主要水源地。

伴随着改革开放,烟台市区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和生活用水量也越来越大,门楼水库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而到1985年,运转了20多年的门楼水库,库底泥沙淤积,坝堤渗漏严重,开始显露“病态”、出现隐患。

迫于形势需要,1986年,门楼水库开始第一次除险加固,主要对主坝进行加高培厚,对溢洪闸等进行加固修缮。

1989年烟台大旱,门楼水库基本干涸,烟台市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限时限量供给。水,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1990年的春天,烟台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开始了最大规模的“门楼水库增容和库区脱贫工程”。

1990年3月11日,烟台市委、市政府在福山区召开动员大会,组织水利施工专业力量对门楼水库进行增容扩建,库容从7000万立方米增至1.05亿立方米;同时调动市区35个部委办局与门楼水库周边的34个村子结成对子,为库区人民引项目传技术,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走向富裕。

动员大会之后,经过106个日日夜夜的紧张苦战,终于在汛期到来之前,圆满完成了水库增容的全部设计工程。汛期到来的时侯,一场大雨降下,门楼水库当年蓄水达到1.05亿立方。

增容工程只用了3个月,但脱贫工程却历时3年之久,各个对口支援单位有的给村庄“输血”送钱,有的帮忙“造血”上项目,库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三年之后,门楼水库增容和脱贫的工程并未停止。1996年和2009年,门楼水库又先后进行了两次除险加固“手术”,逐步消除内在隐患。2007年,为库区村民每人每年发放600元补助,一发20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生活困难的实际。如今,库区村均通上自来水,建起了扬水站和大樱桃园,库区人们生活条件都大为改善。

水库成为天然物种基因库

维护好水库,更要保护好水库。近年来,烟台市从战略角度出发,舍得投入,敢于放弃,十分重视水源地保护和水库防汛工作,让这方蓄水没有危害,不受污染。“多年前,我们便根据上级要求,编制了《烟台市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规划》,市政府批准建立烟台门楼水库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建立健全了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机构,制定了相关保护规定。”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在水源地污染源治理上,除限制上游栖霞市不得上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外,还在栖霞市建立了污染处理厂,使污水不再排入夹河流入门楼水库。同时,水源地被列为禁止采矿区,先后关停50余处矿山企业。环保部门在水库建起在线实时水质监测系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由于各项措施到位,目前门楼水库水质稳定,完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在运行管理上,门楼水库也实现了现代化、科学化。库区多处雨量自动遥测站,可实时收集上游降雨情况,便于科学预报和泻水调度。大坝安上了先进的观测监控设施,随时监测水质安全和大坝运行状态。夏季如遇连日暴雨,12孔电脑控制的现代化溢洪闸则发挥出护坝神威。“大闸板一提,泄量每秒可达3100立方米。”门楼水库管理局工作人员形容,巨大的压力使洪水从闸板下挤出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数丈长弧,形成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

55年前建成,经过多次修缮,景色秀丽的门楼水库,还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如今,这里不仅成为郁郁葱葱的植物王国,野生动物和鸟类的生活乐园,还形成一个完整的、稳定的、结构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成为烟台市区的生命之源、山东半岛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栖霞男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获重刑

本报讯(YMG记者任雪娜通讯员韩立广王兴华)栖霞法院近日审结一起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被告人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净利润为负,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