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苗木第一村”流转千亩土地培育高品质苹果苗, 小草沟探索“承包到人”

烟台日报 2016-10-01 16:28 大字

“抹芽、松土……”5月8日上午,在莱州市郭家店镇洼里曹家村的百亩苹果苗育种场里,三十多名工人正在悉心管理苹果种苗。

“这只是小草沟园艺场十几个种苗场中的一个。”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场长宋永果说。在宋永果的带领下,我们前往苹果育苗的“大本营”郭家店镇小草沟村。一路上,整齐划一的苹果苗圃随处可见。因为村里的土地有限,加上培育高品质苹果苗的要求,目前小草沟在周边多个村庄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用于高品质苹果苗培育。

小草沟村有“中国苗木第一村”的美誉,自1983年起开展苹果种苗培育以来,目前苹果种苗面积已达1800多亩,年出产苹果种苗200多万棵,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烟台地区种植的苹果苗种50%以上产自小草沟。

一阵急雨后,空气分外清爽。在小草沟村的无病毒苹果砧木培育基地,只有两名工人在进行松土作业。“这一阵子,前来选购苗木的人可多了,园艺场的大院每天都热闹得跟赶集似的。”宋永果告诉记者,苹果苗一年有两个销售季,分别在3-4月份和10-11月份,眼下第一季的销售季刚过去,现在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为将来的销售旺季做准备。

发展苹果苗木培育30多年,宋永果认为,目前小草沟能在业内获得现在的地位,靠的就是过硬的技术。村里只有200多户不到600户居民,但其中获得高级农艺师资质的村民就达三四十名,这些高级技工常年在陕西、新疆、甘肃等全国各地进行苹果栽植的“技术输出”。“好种苗是种出好苹果的前提。”宋永果认为,虽然处于产业链是前端,但并不意味着苹果育苗业属于“高端产业”,苗木价格也会受苹果价格波动影响。

宋永果觉得,苹果苗培育目前来说有两方面“难题”。一方面是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苹果品种太少,对于小草沟来说,虽然近年来多个苗木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但这些品种都是在国外一些品种的基础上进行的嫁接培育;另外一方面,育苗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雇工难也成为制约产业做大的关键因素。

虽然有困难,但小草沟一直在努力布局明天。园艺场一直都是走“村企结合”的路子,三十多年来小草沟人为了培育优质的苹果苗种坚持不懈。进入新时代,小草沟园艺场也在谋求新的变化。小草沟园艺场是村集体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和村委“合署办公”。近年来,小草沟园艺场开始实践“承包到人”,距离小草沟村几公里外的郭家店镇政府驻地新建了园艺场办公区,新建了实验室、苗木仓库、交易大厅、冷藏库,“不久的将来,这些设施都将投入使用。”对于小草沟种苗的明天,宋永果也充满期待。YMG记者李仁通讯员王杨刘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传唱六百余载的大海之歌,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长岛渔号名声在外,而鲜有人知的是,在莱州北部沿海,一种传唱六百多年的渔家号子———“单山渔号”,这种当地渔民在长期从

渔号由号头领唱,众船工随腔合唱,其中有单人、双人起号、单人领号、众人合号等形式。当号头起号,众人合号,个个精神抖擞,音若洪钟,拙朴爽直的号声如海浪翻...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