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办养老院 遭遇“瓶颈“, 护工难招管理难规范

烟台日报 2011-10-31 18:33 大字

昨天,在莱州市柞村镇中国石都老年公寓院内,几名工人正在商量如何改建已完成一半的“老年公寓”,因为50岁的院长李泉林改变了之前的计划,要减少建筑面积。“我的资金链破裂,不这么做,养老院就建不下去了。”李泉林说。

招工难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莱州市最早的一批石材老板,李泉林曾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百万富翁,也是圈子里知名的慈善人士。2006年,感觉有了相当积蓄的李泉林,已不再满足于修路修桥和慈善捐助,他要将自己的慈善行为,变成一种慈善事业,于是他决意要建一所“公益性大于盈利性”的养老机构,并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底线:无需盈利,可以小赔。“当时石材加工厂盈利能力很强,自感赔得起。”李泉林说。

自信,需要实践考验。很快,李泉林就发现自己错了:老年公寓遭遇“招工难”。

在李泉林的构想中,他的“老年公寓”内,要全部聘用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护理工,可实际上,不但护理学校的毕业生他招不到,即使是那些没有医学护理背景的普通护工,也无意于到一间民办养老机构工作。

“护校毕业生都愿意去公办‘敬老院\’。”李泉林无奈地说,养老机构对护工作息时间的要求很高,除了一个月能休4天假外,其他工作日都要24小时在岗,中秋、春节也不例外。

为解决这个难题,李泉林决定将一部分“慈善产业”变为“职工福利”,用于吸引优秀护工。这样,李泉林总算招齐了护工,为了弥补资金短缺,他决定追加对“居家式公寓”的投入,以保持之前规划的接纳老人入住的公寓户数,这部分资金全部来源于他的石材加工厂利润。

管理难

当李泉林以为一切走入正轨,终于可以兼顾三年没过问的石材企业,并“以企养院”的时候,他再次发现自己错了。李泉林说,他没想到老年公寓的管理会如此繁难,连“洗个澡都会出事”。

李泉林告诉记者,在老年公寓正式启用后不久,曾发生过一次老人抗议事件,这一事件的起因,则是因为那些老人受不了老年公寓的定时洗澡等保洁规定,一些老人说,他们不习惯经常洗澡,在养老院一个月洗的澡比一辈子都多。

类似问题层出不穷,这让李泉林感到疲于应付,最终他不得不像普通护工一样,一天24小时待在老年公寓,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照顾自己的企业,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他的“以企养院”计划彻底搁浅,如果他的老年公寓不能盈利,他将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界定难

公寓建成后,一部分老人被送进来,一次性缴纳了几个月的代养金之后,就再也无人负责,有些人干脆找不到任何亲属。“我总不能把老人扔街上不管吧?”李泉林无奈地说。

同时,另外一部分老人,有或轻或重的精神障碍,精神病院住不起,则被子女送进了李泉林的老年公寓。“很多有精神障碍的老人,不发病时看上去挺正常,他们的儿女也不会承认老人有精神病”,就这样,一部分有精神障碍的老人也住进了他的老年公寓,而这部分老人很快就为李泉林带来了严重的管理和安全危机,“有出现自杀行为的,有表现出暴力倾向的……我该怎么办?难道通过法律渠道解决?”李泉林苦笑着问。

对于这两个问题,李泉林最终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严格的“入住条件审查”机制,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拒收;建立专门的“老年公寓别院”,实行封闭管理,统一接收有精神障碍的老人入住。而“老年公寓别院”的建设计划,则至今未能落地,因为他已经没钱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负翁”。

面对资金链的破裂,李泉林无奈之下只能对建了一半的二期工程进行改造,将建筑面积107平方米的“居家式公寓”,改造成普通的“宿舍式公寓”,以此节约资金,使自己的慈善事业能够继续下去。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朱晓兵崔新颖肖志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三峡人”在烟年

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朱晓兵王松凤姜爱萍摄影报道十年前,“三峡移民”的烙印曾深深刻在他们心中。十年过去了,在生活习惯、种植方式、地...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