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之魂:锚
笔者的一个朋友是位老船长,40多年来在海上航行,经历过无数次惊涛骇浪的考验。一次在南海巡航,海上骤起风浪,千吨级的船舶犹如一叶小舟坠入波涛之中。紧急时刻,他看到海图上标注十几海里外有一片礁盘,于是便驾船冲向礁盘,抛下铁锚,避风保全,躲过了一劫。事后他感慨道:“我从心底喜欢这些又黑又重的铁疙瘩。在生死攸关之际,是它沉到海底力挽狂澜。在它身上,我看到了闯海人征服一切的勇气,也看见了闯海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从古至今,所有的船只都配有锚碇,它是大风大浪时舟船锚泊的生命所系,故而被闯海人视为船之魂。近代以后,由于锚碇的特殊作用和历史价值,使锚碇成为海洋收藏的特殊的一类。
我国古代把船只定位和泊定的工具叫做“碇”,也称“叮”。它或由天然石块加工而成,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是石锚的雏形。碇石用绳系住沉入水底,用其重量使船停泊,这便是“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石锚不断改进发展成为木锚和铁锚。现代对锚的定义一般指船锚,是舟船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入水底可使船停稳。
1925年,美国潜水员在洛杉矶附近的海底打捞到几块形态各异的石头,经考证大约是中国殷商时期的石锚。1983年,在江苏徐福村发现的古代石锚则是4000多年前的文物。此外,在上海嘉定、福建泉州、山东长岛等地也有石碇出土,这些文物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使用定泊工具了。
第二代船锚为木石锚。它是木石复合结构,用木做成钩状,绑上石块,使石块的重量与木构的抓力兼而有之。研究者认为这种木石锚最晚出现于汉代。1975年4月,福建晋江滩地出土一块碇石,长232厘米,中部宽29厘米,厚17厘米,中部两侧各凿一道绑缚木构的凹槽,是木石锚的实物。
大约从公元6世纪前开始,各种铁锚相继出现并开始使用。铁锚有单齿、双齿、四齿和多齿等形状,其中多齿锚是我国古代铁锚的正宗。1956年,在山东梁山县西北出土一明代漕运护卫兵舰,舰上有铁锚一只,上刻“甲字五百六十号,八十五斤,洪武五年……”,可见铁锚在明初就已经定型并被广泛应用。
现代锚用铸钢或锻钢制造,主要有4种:
有杆锚:锚爪和锚干通常为一整体,并有一垂直于锚爪平面的横杆。使用时一爪啮入土中较深,抓力大,但因有横杆,收藏不便,多用于小型船舶。有杆锚主要类型有海军锚、单爪锚佛山锚、日式锚等。
无杆锚:锚爪和锚杆可相对转动一定角度,无横杆。使用时两个锚爪同时啮入土中,起锚和收藏方便,使用最为广泛。无杆锚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霍尔锚及其改良型斯贝克锚。
大抓力锚:锚爪宽大,可转动一定角度,锚头或锚爪中部突出的杆体起稳定作用。因锚爪啮土面积大,抓力大,适用于砂质或土质松软的水底。大抓力锚主要类型有丹福斯锚、马氏大爪力锚、快艇锚等。
特种锚:形状与一般锚不同,如菌形锚,锚头呈菌状或伞状,啮入土中较深,抓力大,不易移动。多用作长期锚泊、定位用,如作灯船、浮筒、趸船的固定锚。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孙长波摄影报道)随着长岛与其他地区的往来日益密切以及旅游季节的来临,大量游客涌入了长岛,长岛县企业和军民对汽油、柴油、液化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原有的运输通道已经满足不了需...
长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