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下娃暑假也精彩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7-31 00:18 大字

刘星慧(右二)在暑假期间参加小记者团。

当小记者 进公益课堂 帮父母采茶

本报记者 廖晶莹 文/图

暑假期间,城里的孩子有的跟着家长旅游,有的参加兴趣培训班,有的参加志愿者活动,假期过得丰富多彩。7月下旬,通过在雅安市雨城区农村的走访,记者了解到,农村孩子的假期同样丰富多彩。

参加小记者团记录家乡变化

在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小学生刘星慧加入了当地团委组织的 “红领巾小视角,看家乡大变化”活动,成为小记者团的一名成员,与来自该区各小学的小学生们一起走进灾后重建的新村看变化。

刘星慧的家住在雨城区中里镇中里村,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灾严重。地震过后绵阳对口援建雨城区,并在中里村修起了集产业、住宅、生态环境修复等于一体的新村。

“感谢绵阳叔叔阿姨的帮助,让我们的村子变了样。”刘星慧用笔记录下了家乡变化的点点滴滴。刘星慧不仅采访了家乡中里镇,还和队友们一起走进市区,走进博物馆、文化馆,了解家乡的文化发展。“参加小记者团让我长了见识,还交了几个新朋友。”刘星慧将自己采访的新闻《地震两周年,看家乡变化》交给了小记者团的带队老师,老师不仅表扬了刘星慧视角独特,还鼓励她多看多思考,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一名优秀的记者。

“希望孩子能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健康成长。”刘星慧的妈妈说,她希望每个暑假都有“红领巾小视角,看家乡大变化”这样的公益活动,让农村的孩子参加,增长见识、提高社交能力。

走进公益课堂

暑假不再孤单

7月28日,吃过中午饭,李燕燕便和朋友走进雨城区姚桥镇土桥村闵川文爱家园,在这里她和小伙伴一起阅读书籍、做游戏、参加兴趣培训。

李燕燕的父亲是一名货车司机,母亲则跟随着父亲拉货,每隔两三个月回一次家。从小学一年级起,李燕燕便被父母送到绵阳市的寄宿制学校读书。每年暑假,对于李燕燕来讲是最难熬的,从绵阳回到雅安,没有同学,没有父母的陪伴,只能和外公外婆在家看电视。

“文爱家园真有意思,让我的暑假生活有趣多了。”今年暑假回家,外婆带着李燕燕去了村里新建起的闵川文爱家园,这里有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每天下午,青年志愿者会举办4点半课堂,每到周末还会举办兴趣课堂。

每天去文爱家园健身室健身成为了李燕燕暑假的一大乐趣,她也期盼着每个周末开办的图画课。“我喜欢大学生志愿者幽默的教学方法,还喜欢在课堂上和新认识的好朋友见面。”李燕燕说。

帮父母采茶叶当农作小能手

“娃娃长大了,懂事了。摘茶叶六点不到就要起床,没想到孩子能吃下这个苦头。”看着10岁的儿子唐浩然利用暑假帮着采摘茶叶,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唐浩然的家在雨城区中里镇中里村,每天清早起床后,父母就要在茶园里站三四个小时采摘茶叶,回家还要喂猪,养鸡。“看到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我想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于是,今年暑假一开始,唐浩然便让妈妈给自己买了一个小竹篓,每天去茶园采摘茶叶。20多天下来,他越来越顺手,最多的一天独自采了将近一斤嫩芽。

“早上采茶,下午和同学去文化活动院坝打乒乓球,荡秋千。”唐浩然说,这个暑假他过得有滋有味,村上新修了文化院坝,里面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秋千等健身设施,每天下午他都会和小伙伴相聚在文化院坝,来一场热闹的体育比赛。

记者了解到,随着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子有了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多学习和玩耍的空间,暑期生活有了一个好去处。

新闻推荐

秋季温差大 如何预防小儿疾病

□本报记者廖晶莹秋高气爽、温度宜人,但对很多农村小儿的父母来说,秋天却是个让人烦恼的季节。因为秋季气候干燥,气温忽冷忽热,尤其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宝宝患上各种疾病。医生提醒,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对...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