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政府工作报告》

宣城日报 2018-01-07 10:25 大字

■汪润田(社会科学界别)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之举,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更有奔头。我认为,我们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紧扣“美丽、美好”两个关键词,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让乡村美得有特色、有内涵,让农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

如何培育文明乡风?我建议,要结合社会综合治理,开展丰富多样的移风易俗活动,努力消除农村的陈规陋习,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新风尚和文明新生活,实现环境美、素质美、人文美、风尚美的“四美”目标,做到“村美人更美”。

(本报记者何媛媛整理)

■胡光海(宁国市代表团)

作为来自基层乡村的代表,在我看来,振兴乡村一靠政府引导,二靠群众自立更生,三靠集体经济支撑。

政府要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心村建设,就要把高山上的村民迁居下来,集中居住,利于村民生活和乡村发展。道路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尽管目前乡村都修建了村村通,但路宽仅3.5米,对于发展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来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结合乡村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进行规模化种养殖,并做出品牌。例如宁国的竹川村种植的前胡,因其品质优良而形成品牌,称为宁前胡。对此,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进行招商引资,延长宁前胡加工产业链,把品牌做大做强。

加强旅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挖掘乡村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变资源为优势,发展乡村住宿、娱乐、土特产等旅游相关产品和产业,进而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本报记者齐雯雯整理)

■王浩(泾县代表团)

近年来,宣城市一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但是农村发展依旧是短板,大量的生产要素仍然快速地流向城市。作为一名农村人大代表,我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乡村建设方面的关注度。

我建议各级政府鼓励各村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特色村落。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最近几年农村道路建设较快,但是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希望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和水库方面的资金投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出台更多政策支持乡村发展,各村可以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把当地特色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同时打造品牌农家乐,让农村更有人气,从而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所有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本报记者徐晨整理)

■钱世荣(郎溪县代表团)

宣城市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但农产品品牌众多,品牌创建各自为政、势单力薄,难以达到预期。我认为,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宣城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四个特色之城”的有力抓手。

建议政府加强调研、精心谋划,找出适合宣城公用品牌建设的制胜模式,如“区域公用品牌(宣字号为母品牌)”+特色产业品牌(各县地标、企业商标为子品牌),实行“1+N”母子品牌运行模式,让小微企业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市场,聚力打造宣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航空母舰”。

同时,政府在公用品牌的设计策划、推介发布、统筹资源、制定标准、统一管理、授权使用、运营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督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经营主体各负其责,切实营造培育公用品牌的良好环境。

(本报记者张玉荣整理)

新闻推荐

文明在“路”上——宁国市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纪实

如今,走在宁国市街头,干净整洁的城市道路,规范有序的行车秩序,整齐停放的各类车辆,礼让行人的文明新风……令人欣喜的变化随处可见,这都是城市交通管理助力文明创建的生动写照。为破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