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宣城市着力打造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体系

宣城日报 2017-06-07 04:02 大字

本报讯 宣城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作物年种植面积520万亩左右,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量达200万吨以上。近年来,面对农作物秸秆逐渐成为农村面源污染新源头这一严峻形势,宣城市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提升率为目标,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力度,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并进,着力打造完整的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体系,取得明显成效。随着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宣城市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逐年稳步提高,仅2016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138万吨,综合利用率84.2%,在所有禁烧重点区域内,基本消除了露天焚烧秸秆现象。

强化领导,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立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等多次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财政、环保、农业、发改、审计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宣城市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宣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纳入民生工程范畴和政府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严格奖惩。

科学规划,生态农业优势凸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渠道。多年来,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宣城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五大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将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区域划为三大农业综合生态区。目前,宣城市共建成无公害产地生产规模98.8万亩、绿色食品监测面积113.1万亩,有机认证规模7.7万亩,各类农业园区6个。

政策支持,利用渠道不断拓展。积极培育秸秆利用经营主体,是打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攻坚战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宣城市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在该市兴办秸秆综合利用的加工和营销公司、合作社、协会、科研基地及其他实体,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扶持,这项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400家左右,其中年利用量超过1000吨的龙头企业达23家,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因地制宜,精心打造绿色走廊。为实现秸秆全面禁烧,减少大气污染,宣城市通过对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的“五化”推进和处理,确保成熟一个、实施一个,成熟一类、推广一批。其中,能源化方面,以鼎梁科技、理昂生物质发电、安徽环态生物能源科技为代表,秸秆能源化利用不断加强;肥料化方面,以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以农作物秸秆生产各类肥料为特征;原料化利用方面:以中国宣纸集团为代表,燎草加工为特征,不断推进秸秆原料化综合利用;基料化利用方面:以宁国市亿农菌业为代表,利用秸秆作为原料生产各类菌棒,不断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饲料化方面,以徽丰农牧业为代表,以秸秆生产饲料为主要特征,不断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多年来,在这场强化秸秆禁烧、改善空气质量的攻坚战中,宣城市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顾维林)

新闻推荐

建设“大通道” 打造“大平台” 实现“大通关”

4月初,宣城市召开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进大会。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以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发展,让开放成为宣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宁国市人民政府...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