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搭建平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

江淮时报 2017-06-02 11:01 大字

本报记者何小龙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全国先进、中部领先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加速建设、蓬勃发展,在聚集创新要素、催生产业升级的同时,创新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安徽加快创新发展的必然之举。

区域创新平台凸显安徽特色

3月下旬和4月上旬,省政协副主席童怀伟率省政协调研组赴合肥、芜湖、蚌埠及宁国等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调研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安徽省梳理整合政策体系,强化金融支撑体系,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发展速度,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合肥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中德智慧产业园、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与知名高校院所深入合作,共建并运行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成的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合肥创新产业园,融 “研发、转化、交易、服务”于一体,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立体化、网络化、一体化区域创新平台。在提升产业发展速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合肥市先后成立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在全国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升第7。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603个,其中国家级70家。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在20所高校建立了3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0所高校建立了12个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依托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在17所高校立项建设了50个创新团队,依托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15所高校建立了16个智库。通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在14所高校建立了23个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机器人企业数量匹敌欧美的背后

林巨广委员在发言时说,“国家重视机器人,各省都搞机器人,合肥搞机器人创新,芜湖搞机器人产业园,马鞍山、蚌埠搞机器人开发,安徽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可以与欧美匹敌。 ”

这既是感慨于平台建设的红火,更多的,是对平台建设整合升级的呼唤。

致公党安徽省委在调研后反映,当前产学研合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高校与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同,造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或者说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其次,产学研各方在创新链条上合作不紧密。第三,产学研各方信息交流机制不畅通,产、学、研三个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企业的技术需求和高校成果产出信息不对称、不畅通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省政协专题调研组针对合芜蚌等地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安徽省各级各类创新平台众多,但资源尚未做到共享,创新资源有待整合;创新人才普遍缺乏;企业主体地位弱化;成果转化缺乏动力。

民进安徽省委主委、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这样说,安徽省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不同种类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与产业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匹配不紧密,有的一个企业挂了多个平台的牌子。二是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中的职能不够清晰,管理服务存在交叉,导致重复建设、重复支持,有限的资源没有被很好整合利用。三是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成果推广扩散等公共平台的服务创新能力还比较弱。

共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建议,一是着力整合创新平台。建立安徽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统一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聚焦安徽省战略性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集成,整合、释放各部门资源。积极配合国家创新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强与国家级平台的有效衔接,力争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平台,争取扩大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在安徽的规模。二是着力加强政策联动。有关部门从投入政策、共享政策和绩效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出台系列政策,要注重互相配套衔接,协调联动引导项目申请、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管理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三是建立多元化、开放式投融资渠道,着力强化金融支撑。四是着力建设服务载体,加大各类科技咨询机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建立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为核心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与投融资、市场拓展、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合作的互利共赢模式。探索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网络化数据共享平台。五是着力发挥人才优势。建立健全人才集聚新机制,形成“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良性循环链。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新机制,创建“创新人才库”,探索“候鸟型”、“契约型”、“季节型”人才引进形式,优化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构建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创新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服务与产业平台对接、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对接,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致公党安徽省委建议,启动安徽省科技服务骨干机构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安徽省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企业—科研院所—政府对接机制,修订完善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指标,同时,加大督促力度,确保国家和省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取得成效。

新闻推荐

筑梦岁月满城春

近年来,宁国市在省创城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在上级文明办的全力指导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秉承“创城惠民为民”的理念,全力打造示范性文明建设先行地。2016年,宁国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土...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