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水诗乡 多彩宣城

宣城日报 2015-09-14 23:50 大字

“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名山遇赋客,何异士遇知己”。明代董其昌所言,道尽了诗词与美景的不解之缘,也正是宣城的魅力所在。

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的赞辞,更因谢脁、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是皖东南中心城市,现辖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五县一市一区,市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总人口280.82万。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35.39万,是一座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

近年来,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明确“山环水绕林拥城”的创建目标,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山水与文化互融”的理念,模山范水,真抓实干,倾力呈现“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立意的国家园林城市。

再喜宣城章句动 飞觞遥贺

敬亭山

敬亭诗山,郁郁葱葱,绵亘百里,在相看两不厌间,孕育出文雅之都;宛溪春水,白水绕城,汩汩汤汤,在蜿蜒潆洄间,秉承着千年之灵气。走进宣城,矗立在敬亭山下的大诗人李白,梅溪公园迎风而立的梅尧臣,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宣城的千年传奇,也仿佛在代表水墨诗韵新宣城,向您吟诵动人的诗章。

宣城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十二五”以来,宣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市本级城市建设步伐的决策,以“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提品位、优环境”为指导思想,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有效抓手,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城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塑造景观风貌方面,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夏渡森林公园及周边其他山体、水体的保护。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山(诗山敬亭山) 、三水(宛溪河、水阳江、鳄鱼湖)”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彰显皖南山水和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使得宣城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依托,打造出具有“诗山宛水”的城市特色风貌。

宣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组织编制了湿地资源保护、城市园林树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绿道、城市防灾避险等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制度,构建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及共享平台。提升园林绿化科研能力,腊梅扦插繁殖技术等多项成果在园林中得到应用。2011-2014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资金逐年提高,累计达21.15亿元。至2014年,建成区绿地率36.43%,绿化覆盖率41.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3平方米。

笔落青山飘古韵 溪逐歌声

绕画楼

放眼宣城,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凉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夺天工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创园,以开发“一山”、打造“一湖”、整治“三河”、建设“十园”、拓展“32处街头游园”为重点,着力构建山水园林城市格局。敬亭山完善功能配套,改造林相,建设诗径,重现江南诗山胜景。宛陵湖公园本是城市泄洪区,经过综合整治,发挥城市调洪功能,不仅解决常年内涝问题,而且带动整个市区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的提升。绕湖而建的10公里的水环绿廊、慢行绿道,是市民早迎晨曦、夕送晚霞的捷足先登之选。

宣城市从2010年起,对穿城而过的六条内河全面实行清淤、截污,对其中的宛溪河、泥河、清溪河三条主要河流实行综合整治,改造成三条风光旖旎的滨河景观带。

宣城创园,以人为本。新建了梅溪公园、韩愈文化园、响山公园等10座公园以及风萃园、寄云园、染翠园等32个街头绿地,使公园总数达到18处、街头绿地达到42处,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为主体,街头绿地做补充的公园绿地体系,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1%。

以道路为骨架,构筑城市绿化廊道。四年来,宣城实施了宣古路、薰化路等55条道路配套绿化,建成了青弋江大道、水阳江大道、响山路等一批景观大道。城市道路大多设置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绿化隔离带,与行道树形成了较好的遮荫效果。鳌峰路、叠嶂路两旁高大的香樟树林荫蔽日。这些道路绿化与城郊防护绿地一起构筑起宣城的绿色长廊。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宣城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注重挖掘历史上名人名事名作品,古典古迹古建筑,将历史厚重、现代文明相结合。梅溪公园综合运用建筑、艺术小品、雕塑,来展示梅氏家族文化的精髓,由此获得了住建部201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韩愈文化园则再现了“韩氏别业”及“韩文公祠”等人文景观。鳌峰公园则再现了宣城历史上曾经的“南楼夕照”和 “鳌峰赤壁”景观。

推开窗户是花园,闲绕小区便当游。市区已有38家园林式小区、100家园林式单位。进入安徽宣酒集团、宣城地税局、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恰如进入一座座精致的园林。全市林荫停车场推广率70.2%。

碧瓦万家烟树密 绿窗明月

为君留

宣城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这里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朝谢朓以来,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1000余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城名人辈出,梅询、梅尧臣、梅鼎祚、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宣城是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域,2004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宣城市注重加强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划定了鳌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强化对敬亭山风景区保护与管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教寺双塔损毁部分进行修复和加固。重修谢朓楼,让市民追怀南朝诗人谢朓与宣城结下的深厚情缘。

宣城创园注重吸收先进理念,始终坚持生态节约。宛陵湖公园大量采用透水砖、草坪砖,铺设卵石、砂砾,雨水过滤渗透后流向公园低处的集水井,从而将城市泄洪、地下水自然积存、净化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了公园绿地的海绵功能。梅溪公园通过旱溪、排水沟、地表径流、集水池组成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解决了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而水不易保存的问题。在宛溪河等自然水体旁建立取水点,利用河水解决城区绿化浇灌问题。占地76.6公顷的植物园,依山就势,最大程度保护了原地形地貌和原生可利用植被,实现保护与建设的协调统一。在绿化建设中,优先使用香樟、朴树、重阳木、栾树等成本低、景观好、具有吸尘降噪功能的乡土树种; 采用白僵菌、悬挂鸟巢等方式生物防治病虫害。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宣城市红森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屋顶花园。在城市桥梁、学校、广场,随处可见蔷薇披挂,紫藤绕架。全市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达74.37%。加强公园规范化管理,完善标识标牌及休闲设施。创新管养模式,园林绿化养护全部实行市场化。推进公园防灾避险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古树名木共3389株,其中一级古树83株、二级古树183株,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古树名木42株,均逐一建档,挂牌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率100%。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

揽明月

宣城地处江南,雨水充沛,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城市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为100%,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达334天,是安徽省首个省级生态市。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有“竹海”之誉,宁国市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蜜枣、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规划区范围内建有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唯一的扬子鳄种群繁育基地。

近年来,宣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加强对城市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生态敏感区域的修复,增加乡土植物利用,保护好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推广率达63.51?%,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7.99%,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为84.71%。以“生态立市” 战略为先导,宣城市优化发展方式、加强环境监管,坚持生态准入,推动绿色发展。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8dB(A),节能建筑比例为40.79%。生态一流已是宣城的一张优势名片,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青山滴翠、碧水潺潺、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宣城市按照“通起来、亮起来、绿起来、活起来、雅起来”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市人民围绕共同追求的目标,千军万马齐上阵,奋力摘取国家园林城市桂冠。

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市容市貌整洁卫生。完成了全市工程管线普查建库和四套管理、应用系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3.4%,燃气普及率96.89%,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宣城,宜游、宜业、宜居。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规范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备的示范小区。林荫路推广率71.7%,道路完好率98.9%。主要街道亮灯率98%以上。城市恬淡安静,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住房保障率99%,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0.21%,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均设有无障碍设施。

宣城,名山秀水,相看不厌。她从穿越2000年历史的时间隧道中悄然崛起,从漫卷诗书的文化长廊中积蓄力量,从泼墨山水的现实美景中大步走来。

新闻推荐

宁国三举措服务农民工

宁国讯 今年以来,宁国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农民工就业、培训、工资保障、维权等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心为农民工做好服务。架起“就业...

宁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国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