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访”二“解”三“创”

宣城日报 2014-04-18 17:27 大字

自1月26日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召开以来,宣城市各地各单位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立足基层实际,主动念好“访、解、创”三字诀,确保活动稳步向纵深处推进。

■深入“访”

——领导干部主动带头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收集民情民意

鲍百安已经很久没能好好享受晚上的休息时间了,作为旌德县三溪镇的党委书记,他说自己近段时间晚上经常“加班”。

鲍百安指的“加班”是三溪镇在教育实践活动推行的“驻镇夜访”制度。谈起该制度推行的初衷,鲍百安直言“这是‘问题倒逼\’的结果”,他解释说,老百姓白天忙生产,乡镇干部忙工作,干部下村办事与群众难碰面,这给很多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三溪镇党委政府这才尝试推行了干部“驻镇夜访”制度,要求全镇50余名党员干部分成两批,按照“便民、利民、不扰民”的原则,利用晚上农民休闲时间,同村干部一道带着问题和任务,面对面与群众说政策、谈发展、话民生。

让很多党员干部没想到的是,“驻镇夜访”制度刚推行不久就收到了成效。许多镇村干部表示,过去很多村民平时不愿说、不想说,公开场合不便说、不敢说的问题,通过“驻镇夜访”都得到了很好解决;广大镇村干部也在“驻镇夜访”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如今,全镇初步形成了“白天抓工作,晚上听民意”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溪镇的“驻镇夜访”只是宣城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民情民意的一个缩影。为了广泛听取基层意见,找准核实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深入活动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广德县通过开展“局长驻村日”、“村民说事日”活动,推动听取群众意见常态化、长效化;宁国市在乡镇街道开展“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主题活动,把查摆“四风”突出问题与查找业务不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听取意见建议不偏不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共深入基层52430人次、召开座谈会3452次,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14万余人次,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1.3万多条。

■踏实“解”

——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访基层听民意只是第一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还是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说这话的是绩溪县家朋乡党委书记黄望军。

走进家朋乡政府,只见一张《家朋乡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连心为民活动责任落实表》正贴在墙壁的显眼位置,表上责任人、主要措施、完成时限等一目了然。“我们将为民办事的内容对外公布,为的是将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真正落到实处。”黄望军说。

仔细查看责任落实表,记者发现其中包含了饮水安全、村机耕路硬化、河道安全护栏建设等几大类,都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急需解决的事情。黄望军告诉记者,通过联村干部走访征求群众意见等形式,乡党委政府掌握了一批老百姓想要解决的事项,而“制表上墙”的方式,使得解决问题有了针对性,进而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抓手,还能接受群众的监督。

“责任大了,压力大了,动力强了。”家朋乡副乡长王家齐在活动中承担了幸福村梅干中心村的三个事项,谈起“制表上墙”,他表示这种方式对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推动,让乡干部意识到了“说话就要算话”,也真正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化解基层矛盾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

当然,这只是宣城市各地各单位为民解忧大场景里的普通一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宣城市始终突出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活动抓手,实打实地解答、解释走访过程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事事皆过问,件件有回答”。

据了解,仅在今年春节期间,宣城市就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员相对集中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了“走基层、听民意、找问题、解民忧”专项活动,最终为群众办实事4200多件。

■灵活“创”

——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多种形式提高教育实践活动效果

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副书记黄华宝也许很难想到,做了十多年基层工作后,他发现,如今除了用两条腿在村里奔走了解情况,他在办公室里动动手点点鼠标,也能对村里的很多情况了然于胸。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家里人宁国市西津街道北园社区党总

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家里人宁国市西津街道北园社区党总支书记 程艳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把...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