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便民制度在成长宣城市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十年磨剑覆盖乡村
本报讯 农村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是宣城市首创,十年来,这项方便群众办事的制度,由当初的新生事物,逐渐固化为一项长期的便民制度,不断深化和完善,覆盖宣城市农村各个角落。
一直以来,农民群众办事总有“难摸着门、难找着人、难办好事”的烦恼。2003年,农村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宣城全市推行。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尝试“一室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制度,通过设立代办点、代办员,群众办事只需“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就可解决。这项创举甫一亮相,便声名鹊起,省委省政府此后多次召开现场会、下发实施意见,将“宣城模式”推而广之,普及到全省各市。
十年来,宣城市对这项制度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为民服务点为基础”的服务网络。目前,全市所有81个乡镇均建立了全程代理室(即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所有724个村均设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联动服务格局。进而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
同时,宣城市不断健全服务机制。在责任机制方面,在受理、承办、回复等环节,都有明确的代办责任,受理环节实行首问责任制,在承办环节实行办理承诺制,在回复环节实行办理结果反馈制。在工作机制方面,服务中心按照“六有”的要求进行规范,有醒目的指示标牌、必要的办公设备、固定的工作人员、公开的联系电话、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发放给群众的便民服务卡。还建立统一的登记薄和承办单,对受理事项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答复。在监督机制方面,服务中心内部建立催办、督办制度,贯穿全程代理的始终,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近期各地还建立了办理结果由群众点评制度。
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群众的需要,代理服务不断延伸拓展范围。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的内容,如户口转迁、证件办理、建房审批、组织关系接转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新农合、五保供养、涉农补贴、就业培训等,协调、咨询等其他事务,如接待群众来访、纠纷调解等,为了改善发展环境,将外来投资项目也列入服务内容。
随着网络审批的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也开始迎来了“升级版”服务。宁国市率先利用覆盖到村的网络审批平台,由“全程代理”向“全程办理”转变,在受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后,直接在网上申报、审批、反馈,省去了代办跑腿等中间环节,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本报记者 段北生)
新闻推荐
■钱沙泉(市委常委、宁国市委书记):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依托现有基础,围绕产业结构不够优、企业单体规模不够大等问题,主抓本级、辐射全市、扩...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