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公共文化惠百姓
■金慧兰 特约记者 芮滢 文/图
今年以来,宁国市实施文化惠民战略,以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契机,努力让公共文化走进百姓、服务百姓,取得一定成效。近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如今,放眼山城宁国,文化惠民之花处处绽放:文化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飞扬;乡村剧场中,文艺演出有声有色;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比比皆是……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宁国市实施文化惠民战略,以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契机,积极扎实开展创建工作,通过集中实施一批基层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八个结合”,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手段的创新;通过系统整合基层演艺资源,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通过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文艺人才、打造一批社区剧团,实现了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机制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阵地,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夯实基础建设 壮大文化产业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宁国市围绕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市、乡、村三级、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截至目前,该市已全面完成16个乡镇文化站、10个试点村电子阅览室及9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任务。
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从2006年5063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投入使用,到2010年图书馆、文化馆均晋升为国家一级馆,该市坚持文化惠民,先后投入180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实现了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两馆一站”率先在全省县级市实现免费开放,宁国市新图书馆、博展馆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政府世纪广场、翠竹公园、重点社区不仅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四化”标准,并配套了体育健身器材、健身路径等文体设备,为群众开展健身娱乐创设了优美环境。
与此同时该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兴起了文化产业建设新高潮。目前,恩龙民族文化园、千秋畲族风情园、宗杲文化园已建成投入使用,金太阳文化旅游公司、恩龙世界木屋村列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游青龙湾、攀石柱山、探夏林幽境、赏恩龙风情、品农家菜、吃农家饭的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多元文化惠民生 文艺活动异彩纷呈
宁国市以繁荣文化为根本,文化活动日趋丰富。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文艺社团等多种文化齐头并进。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赛事、节庆主题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元宵焰火晚会、新农村文艺调演、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宣城市举办的三届艺术节上,该市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省群众文化最高规格的文艺比赛——省花鼓灯会、省民歌节中,该市节目也获得一等奖,在全国三届畲族歌手大赛中,宁国市获得金、银、铜奖。2012年,全市共举办文化惠民公益演出300余场,各级文艺团体演出近万场,放映影片1220场次,招募文化志愿者860余名,有力推动了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
整合部门资源 “六大板块”联动
宁国市立足文化民生,注重整合部门资源,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长效发展,实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运行与生态旅游、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综治法治、美好乡村、文明创建“六大板块”联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以优质、便捷、多元的文化服务惠及群众。通过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与党员活动中心、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图书馆、留守儿童之家、美好乡村、文化广场“八个结合”,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服务手段的创新。
近年来,乡镇综合文化站与党员活动室建设结合在一起,为党员集中学习提供交流平台;与共享工程建设结合在一起,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软硬件资源,免费为农民群众查阅农业科普信息提供服务;与农家书屋建设结合在一起,将农家书屋建在文化站里,解决农民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结合在一起,开通视频亲情连线,共同搭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与文化广场建设结合在一起,在文化站室内外设立了活动场所,为农民创造了自娱、自乐的平台;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在一起,使文化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文化广场项目建设相结合,通过“一场、一台、一室、一廊、一墙”的建设标准,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职能。
培育文化品牌 发挥带动作用
宁国市因地制宜地打造文化品牌、培养文化能人,充分发挥了品牌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竹马灯、畲族婚嫁、皖南花鼓戏等群众喜闻乐见且有知名度的地方文化,该市创新打造了“中国竹文化节”、“中国(宁国)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系列活动”、“畲乡三月三”等多个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了每年一度的乡村文化艺术节会,通过开展文化专职人员才艺技能大pk,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利用乡镇文化站挖掘民间文化能人,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对乡土特色文化和人才“给牌子、给位子、给路子”。近年来,相继培育出了“畲族民歌”传承人兰开友、“陶艺大师”顾云尚等一批民间艺术家,拥有舞龙、民间曲艺、合唱等业余文艺团队200余支,培育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众文化品牌。
探索建设机制 助推高效运行
宁国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
经费保障给力。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出台《宁国市奖励扶持优秀乡镇文化站实施意见》,对建设有力、特色活动突出的文化站给予资金奖励;加强对社会各界、民营企业的引导,通过市场运作、民间投资、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保障文化站经费“不差钱”。
制度管理给力。从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到免费开放服务,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行政管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管、用实行任务分解、量化指标,并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使文化站运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组织人才给力。按“分类管理、注重基层、重点培养”的思路,该市一方面制定文化人才计划,逐步增加“编内”文化管理专职人员,另一方面不断壮大“编外”人员,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队伍;逐步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通过组织乡镇专职文广员培训,逐步提高文化干部的服务能力。
港口西村群众文化一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5日12时至6日17时,宣城市宣州、郎溪、广德、泾县和宁国中北部普降暴雨,其中宣州大部、泾县北部、郎溪局部地区大暴雨、特大暴雨。全市共有55个站点降雨超过100毫米,其中泾县龙桥175...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