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雄村
核心提示:游客身上落满花雨,一半花瓣飘入江中,笔者见景生情,吟出打油诗一首:“桃花坝上桃花开,姹紫嫣红春色来。落花铺就胭脂地,飘入江中水亦红。”
渐江轻波细浪拍岸而去,西溪碧水缓缓而来,一百八十罗汉塘星罗棋布,北枕树木葱茏虎形山,更有隔江耸立如屏的竹山,歙之雄村是一处山清水秀人杰的宝地。到雄村是去看风景,更是去读书,先读人文历史,再读徽文化名籍。
第二次进雄村。一进村,一片片、一团团的绿竹,红壳竹,四季竹沿江依村铺翠,青青枝叶低着头,迎风轻拂迎游人,竹林地里黑泥有裂缝,似闻新笋破土声,为雄村增添新绿,也为客人添加一道美食。
从洁净平展的景区石板广场先到雄村有名景点——桃花坝。一树桃花一树景,老桃树:铁骨虬枝,干曲骨弯,花开得大,香气也浓。壮桃树:蓬蓬旺旺,伸伸展展,花朵多,堆堆挤挤。小桃树:叶未长,花先开,嫩枝上花蕾一片。红梅、白梅,天生丽质,沿着江边大坝逶迤200多米。游人从桃花甬道里来来往往。时遇一阵春风吹来,将桃花抖落一地,游客身上落满花雨,一半花瓣飘入江中,笔者见景生情,吟出打油诗一首:“桃花坝上桃花开,姹紫嫣红春色来。落花铺就胭脂地,飘入江中水亦红。”
进入村中,见古民居一幢幢,古建筑挨挨挤挤在大街之中,深巷幽弄里。江边“劝学亭”里,“尚书进士侍郎举人,济世兴邦贯日凌云”之联,引证了雄村人重教尊贤,读书育人之风,使人才辈出,曹文植、曹振镛父子尚书、“一门三进士”、“四纪同经魁”、“三朝三学政”。许承尧以“吾乡宦达,首数雄村”赞之。一路经过上社、一品坊、大中丞、学宪第、太史第、慈光阁等数十处明清古建筑中走走停停,读读品品,雄村这本厚重之书,是一时很难看完品懂的。一处非园,就叫人赞不已,品不够,思不尽,更十分痛惜。经村人指点,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当年经曹文植尚书祖孙三代的倾力营造,非园成于乾隆年间,占地14000平方米,亭、榭、轩、廊、阁、桥、山、溪建筑百多处。其中听雨轩、欲榜斋、水香台等十二景,更是名扬华夏,成为徽州最美的园林之一。清代文化名流袁枚游了非园后赞曰:“吾游非园,竟达半日之久。”可谓非园之大。可惜非园在咸丰时一场兵燹中,片瓦无存。今仅曹婷(曹家女,时为宣城教谕汪国炽妻室)的《非园红豆杉下感赋》一首留存于世。赋文曰:“红豆可重生,非园难再见。留此一株霞,阅尽沧桑变。”令人读了楚楚生悲。
临江的“竹山书院”,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9),来不及细看江边景色,便拾级而上,见青石大门坊上由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大家邓石如题写的“竹山书院”四个大字,还是那么清新醒目。竹山书院,江水扬波于前,翠竹掩映在后,紧挨石板大坦,是一处读书的好地方。院内,厚重的书香味墨香味似乎还在弥漫。轩壁上嵌手卷式碑刻,清代名流沈归愚所撰的《竹山书院记》极为珍贵。前厅,藏书阁内有乾隆御赐的“所得乃清旷赋”漆屏,清旷轩读书赋联。过文昌阁,经花香树古的花庭院,已到竹山书院正堂。出书院后门的小院内,尽管桂树正处于长新叶落老叶之时,连桂花的影子也没有,但棵棵老桂是棵棵有故事的。院内原有桂树53株,曹家规定,凡考上举人、进士的曹氏后代可在院内植桂一棵。说明曹家已出了53位名人矣!其中有连根双桂3棵,乃曹家兄弟3人连科及第所植。
夕阳艳艳余辉中,驱车回县城了。雄村这本历史人文和徽文化大著值得一读再读。这次还有许多不曾触及,或是不曾读懂的,不够明白的,有机会下次再来品读。
新闻推荐
紧绷决战之弦,坚定决战之心,落到实处就是要拼足决战之力。所谓“拼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精神状态要饱满、要到位。那么,饱满、到位的精神从何而来?近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就...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