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文明守护“清明”

皖南晨刊 2017-04-05 15: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汪鸣)又到一年清明时。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清明含有慎终追远、春耕春种、踏青寻春之意。3月2日至3日,记者来到多处扫墓点,感受到文明时刻守护“清明”的浓重氛围。

3月2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宣州区洪林镇某处扫墓点看到,扫墓的人群三三两两而至,他们手中拎着纸钱和鞭炮,但最显眼的还是鲜花和水果。一位扫墓者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虽然烧了纸钱,但在离开时会将这些烧尽的纸钱和燃放的鞭炮屑都用垃圾袋装好带走。“我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记得有一次在扫墓时,因为纸钱没有烧尽,离开后回头眺望时,发现起火了,是未熄灭的纸钱被风吹散到干草处,引起了燃烧,多亏发现及时,要不然一些树木可能就要被烧毁。”章先生心有余悸地说。他表示,烧纸钱是传统的扫墓行为,明年再来时可能会用鲜花来代替了。另一位扫墓人告诉记者,现在回乡扫墓,他已经不再购买鞭炮和纸钱,原因就是不够安全和环保。

3月3日下午,记者又来到市区敬亭山附近的扫墓点,这里扫墓人数较多,虽然有些人拎着纸钱和鞭炮,但多数人用鲜花、水果来祭祀。扫墓人张先生表示,在回到久别的故乡祭拜先人之际,会与家人一起赏景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如果在扫墓时留下纸钱与鞭炮残渣,那就与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不太协调了。“清明时节,行走在大自然中,欣赏这自然美景,我们要以文明初心,过清明之节,文明扫墓是文明之举的最好方式。”张先生说。

记者采访多数受访者,他们均表示,宣城市这几年的文明创建工作让文明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文明之举也成为很多市民实实在在的行动。市民戴先生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清明时节,文明祭祀也是寄托哀思的表达方式,如今,鲜花祭拜、网上祭扫、植绿追思等众多低碳祭扫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不妨也加入进来,秉持环保初心,自觉摒弃不文明的、守旧的、不合时宜的祭扫方式,让环境多一分清朗之态,为祭祀增添一分静穆之色。

新闻推荐

宣城市取消或免征41项收费

本报讯记者从市物价部门获悉,为进一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四个特色之城”,自4月1日起,宣城市落实国家有关精神,取消或免征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中涉及企业的35项,涉及个人的6项。从企...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