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细雨轻拍石板墙角的苔痕簇新是最适合去水乡古镇的时候

金周刊 2016-07-22 19:55 大字

细雨轻拍石板,墙角的苔痕簇新,是最适合去水乡古镇的时候。从芜屯路或湾石路开车到湾沚,再驱车17公里,就到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西河古镇。   西河之兴,缘起于码头。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官府令民间挑圩筑堤,百姓开始在此地安居,渐渐形成集镇,因坐落于青弋江西岸,故名“西河”。因临近资福河,也叫资福镇。早在明朝隆庆年间,因水路便捷,往来船只于此停靠歇宿,下游的粮商在此设点收购,竹木柴炭在此中转,南来北往的徽商络绎不绝,茶馆、澡堂、篾器店、米行、酱坊、药房和棺材铺一应俱全。至清中期,更是成为了宁国府宣城县西乡要镇。民国时期的西河古镇,百姓安居乐业,纺纱、刺绣等手工制作盛行,西河已成为内河天然码头。民国33年,老街沦陷,日军恣意肆虐,直至1949年,西河解放,老街得以新生,渐复繁荣。现在看到的老街多为清咸丰3年以后所建,呈南北走向,长不过千米,宽不足3米,最窄处仅容3个人通行,脚下的青石板铮亮光滑,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屋基低于路面,要进到宅子里,反而还要下几级青石台阶。

西河古镇存续至今,犹如一方古玉,虽然几经蒙尘,却更显古朴厚重。

长长的老街沿着长长的圩堤蜿蜒向前,宅子大体仍保留晚清的徽派风貌,翘角飞檐,青瓦白墙。老街分为上街头和下街头,上街多为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风貌保存较好;中街下街多是民国建筑,老字号、庙殿等。老街的宅子布置紧凑,多为二层小楼。房檐下的砖雕、木雕上,各种彩绘的花卉图案依稀可见,十分精美。门枕两侧石礅上,也有着花纹镂刻。中间小院子通称“天井”,作采光和排水用。下雨的时候,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能看见“四水归堂”的特有景象。漫步在老街上,触目所及的残壁让人伤感,但这些风格统一的徽派建筑里,那晓风残月的清雅韵味,依然不减。

下街头原住居民要多些,尚有淳朴的生活气息,端午节的时候,还能看见他们做艾草粑粑。顺着街头走不远,便有几处农家乐,可品尝地道的西河美味,这里的农家乐食材新鲜且有特色,圆滚滚的西河小鱼、外酥内嫩的臭干子、入口即化的炖蹄髈都是原汁原味、格外鲜美,不可错过。

老街依水而兴,河街并行。这里的宅子门前是街,门后是江,清凌凌的江水如血脉滋养着西河人家,河滩上几排粗大木柱凌空撑起房屋,“吊脚楼”得名由此而来。站在码头上远眺,江水蜿蜒而来,远近浓淡之处,让人恍惚,那是否是明代年间的拴马石,道道的勒痕,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那或许是清代的一扇窗,层层的花纹,仿佛回忆着闺阁间的琐事。门开了,是雕花木床、方桌茶几,古意盎然;船来了,是撑篙点波、鱼鹰成排,天然成趣。此刻若在船上荡舟摇橹,欣赏那檐牙交错、木栅花窗,无论你是旅途劳顿,还是心壑千千,此时此刻,你都会远离江湖尘嚣,沉浸在这清润秀美意境中……□ 潘秀梅/文 

古巷悠悠

不少艺术家慕名而来

西河生活惬意而悠闲

每处古宅诉说着一段历史

攻略

从市区到西河古镇

1、自驾:A、市区——九华南路——205国道——许镇——三荻路——西河古镇

B、市区——九华南路——湾石路——红杨——西河

C、市区——芜屯路——湾沚——红杨——西河

2、班线车:从市区乘公交至马饮客运站,有芜湖发往西河的班线车,上车买票,早上7:30-9:00半小时一班;9:00-13:00一小时一班;13:00-17:00半小时至四十分钟一班,票价10元。

美食

西河美食较多,比较有名的,如西河蹄髈、西河小杂鱼、清炒南瓜藤、炒鸡蛋等。

新闻推荐

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先行用地获批建成后芜湖至宣城仅需20分钟

本报讯(记者 张逸潇)记者从市发改委(铁路办)获悉,国土资源部近日批复了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标志着项目下一步可以展开征地工作,目前正加紧推进施...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