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母亲教导记心上

黄山晨刊 2014-12-22 19:04 大字

□ 记者 舒俊

12月17日上午,屯溪徽山路社区居民余承平翻开他珍藏的相册,讲述一张和他母亲有关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他的母亲1927年出生于黟县黄村一个富有人家,原名黄金玉,后嫌名字有些“土”,遂改成男性化的名字黄志毅。“我的外公就是徽商,曾在安庆开店铺,一度生意兴隆,抗战时期,安庆遭轰炸,才举家回黟县。”余承平介绍,正因家境不错,母亲才得以读书。1948年,母亲从徽州师范简师毕业后到宣城工作了两三年,1950年左右到屯溪工作。“她当时是在幼儿园当老师,那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地点就在现在老街一楼的右侧。那时,父亲在芜湖专区文教局工作。1956年4月,母亲也调到芜湖工作,后来应幼儿园老师要求,10月份母亲又返回屯溪与同事合影留念,才有了这张老照片。”余承平指着照片中左起第四个女子说,“这就是我的母亲。那时候的着装都很简单,清一色的布鞋,拍照地点就在新安江畔,原新安大桥左侧。可以看到她们身后的树木很茂盛,当时的江面也比较宽,护栏还是木制的,右侧江面上的小岛就是江心洲。”

在余承平心中,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女人。“1958年父亲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母亲被迫跟随父亲回到黟县老家。父亲后来到歙县潭渡中学图书馆找了份临时工作,母亲则先后到屯溪三小、六小工作。两个姐姐在黟县,我们兄弟3个则跟着母亲在屯溪生活。文革开始,父亲又被遣回黟县,拉了十几年板车。弟弟小学时转到黟县读书,留在父亲身边,寒暑假帮父亲推板车;哥哥初中毕业后插队到休宁,就我一个人留在母亲身边读书。母亲的工作经常调动,后期一直在屯溪水上小学教书,直到退休。”余承平说,那段时期可以说是他母亲最艰难的岁月。

余承平也曾在水上小学读过书,他回忆说:“那时候是船上教学,流动的学校,有时老师就在船头挂个黑板教书。在安徽省与浙江省搭界的建德县还有个新安江水上小学分校,老师轮流教学,母亲长年累月东奔西跑地教书,很是辛苦。”母亲在学校里被公认为是个乐于助人的好老师,“平时她会自备一套理发工具,为在校老师学生免费理发;她还有一个药箱,学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她也可以简单地治疗;见到学校里生活困难的学生,她还经常从微薄的工资里贴补一些。无论在哪所学校,她和同事、学生之间都相处得非常好。”余承平说现在母亲已经88岁了,她以前教过的学生还会经常来看望她。

父亲的政治风波让母亲一度受到牵连,对一个女人来说打击很大,可是母亲却用豁达的心境坦然面对,对父亲不离不弃。“父亲平反后在黟县中学当老师,工作了三年,就查出患上鼻咽癌。为了到黟县照顾父亲,母亲提前办理病退,陪父亲到杭州、芜湖、屯溪等地治疗,直到父亲1985年去世。”余承平介绍,从小受到母亲凡事向善的言行感染,他自工作以来也经常回报社会,如资助贫困女童、为公益事业献爱心。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和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新闻推荐

童年的那次远行

□ 程园园那年,父母亲破天荒地带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和妹妹,到浙江泗安小镇度暑假,那是父母做生意的地方,父母从太平收购木材,在那里的木材市场零卖出售。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在大卡车的...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母亲教导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