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皖南地区商周时期青铜器特征

皖南晨刊 2012-10-11 14:43 大字

皖南为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铜冶炼地区之一。皖南所出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多成组出土于墓葬和窖藏。据初步统计,已出土的皖南商周青铜器总数达500余件。根据典型墓葬和窖藏、器物组合以及器物类型学排比,大致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以屯溪为中心的新安江上游地区为南区,划归越文化系统,典型器物有鼎、簋、盂、尊、卣等;以长江沿岸为中心的沿江地区为北区,划归吴文化系统,以宣城、铜陵、繁昌和南陵等地为代表,典型器物有鼎、甗、盉、尊、匜等。

皖南青铜器多见于土墩墓,土墩墓属商至战国时期吴越民族的特殊葬俗,主要分布在皖南、苏南和浙北一带。以南陵、繁昌、铜陵、宣城等地分布最为密集。在宣城境内目前发现的较具代表性的有下列地点:1、1981年10月宣城孙埠镇正兴村出土的4件重环纹周式鼎、绳耳鬲和龙纹钲。2、1985年冬广德高湖乡张家大村墓葬出土成组的青铜勾鑃9件,合瓦形,扁甬、下端突出似甬座、饰兽面或乳钉纹,腔体较瘦长、或素面或在上部舞下饰雷纹三角纹组合,口沿内凹较深,少数舞部饰雷纹。3、1991年广德卢林乡青铜器窖藏出土了一批春秋末吴国晚期青铜兵器,剑、戈、锛等,戈援部瘦长,锋角小而锐利,剑茎扁圆半空,剑身中脊凸棱,与襄阳蔡坡12号墓吴王夫差剑形制相近。4、郎溪出土的青铜熏、子母口鼎、绳耳云纹鼎。

皖南所出青铜器,主要种类有:饮食器类的鼎和甗,酒器类的盉和尊,水器类的匜和盘,兵器类的剑、矛和戈,乐器类的铙、甬钟和勾鑃,工具类的斧、锛和凿。郑注《周礼·考工记》说,“粤(越)地……山出金锡,铸冶之业,田器尤多。”铜为贵金属,皖南出土大量的青铜农具和工具,应与本地丰富的铜资源有关。皖南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简化的兽面纹、窃曲纹、夔龙纹、蟠虺纹、龙纹、重环纹、乳钉纹、圈点纹、编织纹和云雷纹等。

迄今为止,皖南所出土的青铜器年代最早的是商代青铜器,计有爵1、斝1、鼎1、铙2共5件。铜陵县西湖镇童墩村出土兽面纹爵和兽面纹斝年代最早,大约相当于二里冈期(早于安阳殷墟的晚商文化,晚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商文化)。斝平底、三足空与腹相通,两个菌状柱,腹中部和下部有两周兽面纹带,无地纹。爵平底、窄流,一个菌状柱,三足略外撇,尾上翘,半圆形扳;腹部一周兽面纹带,上下各一周圆圈纹,无地纹。二器的形制和纹饰特征与郑州二里冈同类器基本相同。表明中原商文化的影响已深入皖南地区。1985年在郎溪出土的绳耳云纹鼎,小方唇,折沿、深腹、腹上部有双排云纹带,圜底、扁锥足,三足的中心线有卷云状扉棱向上至口沿下,鼎腹内设4个对称的舌形支钉,腹内中部略偏下位置有应为箅承,使之同时具有甗的功能,这是该器的特殊之处。马鞍山的勾连云纹铙,合瓦形、甬中空,器形硕大,重达50多公斤。钲部以云纹和连珠纹分割为对称的两部分,内填勾连云纹,正中为不规则形凸起的双目,上饰云纹和1个涡纹,鼓部饰满云纹。尤为特别的是,在内腔壁及顶部亦均饰满了云纹。宣城的云纹铙呈金黄色,合瓦形、甬中空,舞部饰云纹,钲部以粗阴线划分为两区,内填云纹,正中为凸起的方形双目。马鞍山和宣城出土的大铙,其形制、花纹与湖南、江西等地出土的铙大体一致,应是典型的南方的产品。

对这一时期青铜器进行综合分析,依中原地区青铜器为参照,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器物在形制、纹饰等方面均与中原周式铜器雷同,数量不多,但此类器物在铸造痕迹和器身有较多的气孔等现象与本地其它铜器一致,应为本地生产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在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石山村出土的爵、斝、鼎的形制和纹饰特征与中原地区同类器基本相同。第二类在整体的造型上与中原地区同类器基本相同,但在某些局部有改变,或纹饰有变化,有些纹饰与本地印纹硬陶的纹饰基本相同,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此类器最多,是经过了改造的混合型,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第三类无论是器型、纹饰还是这些铜器的埋藏形式,都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其文化内涵和宁镇地区的文化形制是一致的,属皖中群舒铜器风格,皖南地区零星发现的青铜器中,铙、甬钟、句鑃较多见。宁镇地区亦有这样的情况,这些器物埋藏地点多是低山丘陵的山头或湖泊河流附近,可能是当时一种特殊埋藏方式,或许这些礼乐器是用作来祭礼山川湖泊的祭器。

较早时期器物类型以第一、二类为主,晚期第三类明显增加。因此西周时期是皖南青铜器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变化较大的时期。

新闻推荐

下周晴好天气将延续

本报讯(见习记者 张玉荣)最近一段时间,老天很是给力,阳光明媚地陪着大家度过了双节后,又带着笑脸投入到工作中。未来几天,宣城市仍会维持这种早晚清凉、中午较热的晴好天气。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吴...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