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少

宣城日报 2019-03-07 00:00 大字

“感谢党的好政策,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郎溪县飞鲤镇三溪村街道上,残疾人王益宽紧紧握着该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绍平的手激动地说。

王益宽是土生土长的三溪村人,肢体三等残疾。他从小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当时家庭条件差,无钱医治,导致两腿逐渐萎缩。

在街坊四邻的眼里,王益宽只能靠别人救助,但实际上,他却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跟着老师傅学怎么修理自行车,王益宽天资聪颖,又比常人更加勤奋,很快,他修车的手艺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靠着四处给人修车,王益宽攒了一点钱。1999年,他在村街道开了一家修理铺,他不但手艺好,为人更是让人称道,常有熟客光顾。

飞鲤镇残联在了解到王益宽的情况后,就推荐他去上残联举办的修理技能培训班,在修自行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修电瓶车、三轮车的项目,还为他送去2000元的补助金。

去年,王益宽将修理铺的店面从一小间扩大成了两间,还成为了某品牌电动车的代理商,每年也能有5万元的收益,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王益宽的脸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益宽从未因为身患残疾就自暴自弃,他用行动证明了残疾人也可以过上好日子。他常说:“党和政府的帮助给了我信心,我也要用我的自立自强告诉大家,残疾人虽身残但志不残。”

和王益宽一样,三溪村潘家圩村民组的陈国美也是镇残联的帮扶对象。陈国美早年得了肾病,后来又查出左右股骨头坏死,前后做了好几次手术,现在勉强能拄着竹棍简单的行走,做一些简单的事。

飞鲤镇残联了解情况后,为陈国美争取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拨款6000元为她建了一个全新的卫生间,让她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

看着干净的浴室,崭新的马桶和洗漱台,陈国美心里满是感激:“我的腿不能蹲,以前的老式厕所没法用,现在可好了,上厕所、洗澡都非常方便,多亏了残联的帮助!”

陈国美的丈夫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俩口子一商量,决定在家养点鸡、鸭维持生计,还用飞鲤镇残联送来的2000元补助金购入了甲鱼幼苗,开始学习养殖甲鱼,每年也有2、3万元的收入。夫妻俩同心协力,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去年以来,三溪村共扶持残疾人创业7户,开设技能培训班2期,残疾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三溪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绍平告诉记者。

2018年全年,飞鲤镇全镇共培训扶持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17户,发放扶持资金35000元,完成5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发放改造补助资金30000元,共有97名贫困精神残疾享受药费补贴,发放补贴97000元,为6名符合康复训练条件的残疾儿童申报了康复训练救助,236人享受困难残疾生活补贴,发放补贴资金359600元,其中重度残疾人363人(290400元)、三级和四级173人(69200元),按季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23人次,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92140元,为48名贫困残疾人适配发放各种辅助器具53件。

新闻推荐

宣城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记者罗鑫通讯员韩开元)3月1日,宣城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仪式在郎溪经开区举行,开工竣工投产项目共304个,...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