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二茬又飘香
本报记者 罗 鑫本报通讯员 刘家发
11月21日,记者来到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宗成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专为再生稻育秧搭建的400平方米操作室里,有序堆放着优质稻种、适合再生稻育秧的营养土,还有1条自动播种流水线。
“再生稻最适合机插。这是新引进的自动播种流水线,既节约工时,育出的毯状秧苗形状规则,又能从硬件上满足插秧机的要求。”负责人杨宗成正和弟弟杨宗祥检查播种设备,为明年再生稻的育秧预作打算。
再生稻,顾名思义,“一季栽种,二次收获”,在迟于早稻但略早于中稻的时间,将适合作再生稻的秧苗栽插入田,一季稻收割后,由收割后的稻茬重新生长出稻穗,再次成熟后即为再生稻。 “育秧是最为关键的,育秧成功了,当年的再生稻就成功了一半! ”兄弟俩有感而发。2003年,杨宗成第一次试种再生稻20亩,双季亩产达800公斤。兄弟俩想扩大试种面积,但再生稻的育秧始终难过天气关,2017年春季,育秧再次遭遇倒春寒,出苗率只达50%左右。
经常与杨宗成兄弟俩交流指导的郎溪县农业局栽培站站长汪浩告诉记者:“郎溪县不适合早稻种植,再生稻种植对于农户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 ”2017年6月,郎溪县农委对包括杨宗成在内的50名大户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理论培训和操作实训。
在培训参观的帮助启发下,今年,杨宗成兄弟俩选择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良种,提前了解一周天气情报,抓住晴好天气科学育秧。 “今年育秧很顺利,双季亩产达到了850公斤! ”提起二茬都丰收,杨宗成笑得合不拢嘴。
2017年,包括宗成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在内的郎溪县众鑫再生稻产业化联合体应运而生。据悉,今年众鑫再生稻产业化联合体种植再生稻 1300亩,产量接近400吨,联合体成员人均收入达26800元,招收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季节工5000多人次,直接带动周边近 2000户农户增收达1800多万元。
“今年,郎溪县机插再生稻50亩以上规模种植6500亩左右。相比于一稻一麦,既提高产量,取得了经济效益,又减肥增效,突出了生态效益。 ”汪浩说。
新闻推荐
郎国土告字[2018]13号经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政府批准,郎溪县国土资源局决定公开出让2018-78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