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经开区:“排头兵”是这样炼成的

宣城日报 2018-11-16 10:36 大字

2018年6月,随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深入推进和宣城市成功跻身G60科创走廊,郎溪经济开发区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抢抓战略机遇,郎溪经济开发区提出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力争用3年时间,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一个成立仅13年的开发区,究竟有何底气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又有何实力敢于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起冲刺?

筚路蓝缕,铸就“工业强县”脊梁

今天的郎溪经济开发区,道路纵横,厂房林立,形成了特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及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先后荣获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100强等荣誉称号。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饱含着开发区人创业时的艰辛。

2004年底,郎溪县决策者将建设开发区的目光投向了分流——一块位于自然分水岭的丘岗荒地。次年7月,为实现“工业强县梦”,郎溪县吹响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建设开发区的号角,同年12月28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第一批进驻开发区的“老杆子”肖其锋,见证了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整个过程。开发区初建时,第一批派驻干部只有12人,当时的分流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基础设施,也没有经验可循。

2006年8月2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筹建安徽郎溪经济开发区,标志着开发区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在开发区发展初期,不得不提到无锡工业园。

2008年5月,无锡市城区扩张、产业升级,大批企业面临搬迁,郎溪经济开发区迎来难得招商机遇。针对无锡企业抱团作战的习惯,开发区确定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建设无锡工业园的整体承接思路。

为了配套无锡工业园发展,郎溪经开区向省、市质监部门积极争取,在开发区设立了安徽唯一的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县级检测中心;与电力、税务部门多方协调,在无锡召开了10余次投资说明会;从工商、环保、安监等10个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招商帮办中心,专门为无锡产业园企业全程代理安评、环评、立项、注册等基本服务;把地质勘探、规划设计、用工培训、金融信贷等一并纳入招商工作服务范围,真正做到“保姆式”全方位服务。郎溪“工业强县”的脊梁,在第一代开发区人的辛勤和汗水浇灌之下,逐渐壮大。

逆势突围,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

2006年至2011年,是郎溪经开区快速发展的5年。这5年,开发区乘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东风,打响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三大战役”,客商纷至沓来,经济总量逐年壮大。

正当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突变,国家金融、土地政策不断趋紧。自2012年起,开发区发展举步维艰,项目等地现象进一步加重,企业和政府融资困难。

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郎溪经开区开拓创新,不断化解发展难题。用地上,加大闲置未利用土地整治,协助督促进度缓慢的项目加快建设,对“僵尸项目”实行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并安排新项目落户,仅2013年就嫁接了16家企业,嫁接面积达818.5亩。人才引进上,与县人社部门合作,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注重本地职教基地人才的培育和输送。服务上,积极与审批部门协调推进并联审批工作,并实行党政领导联系企业等制度,实行“管家式”全程代办。

郎溪经开区的逆势而上,赢得上级政府的高度认可。2013年8月12日,安徽省政府给出“发展信号”——批复同意郎溪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面积由原10平方公里扩大至20.07平方公里。

郎溪经开区以扩区文件为依据,提出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开放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以及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同时,郎溪经济开发区围绕“3+3”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高端龙头项目;并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出台系列文件,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保项目又好又快推进。

开发区初步形成以无锡工业园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安徽动力源等为代表的电力电子业,以檀雨玩具为龙头的轻工纺织业等优势和规模产业,并建设了无锡工业园特种设备制造基地、常州工业园、个私经济创业园,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超越崛起,剑指国家级经开区

近三年,园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以“招大引强、产业配套”为原则,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引进规模大、税收高的龙头型、产业链项目。2018年,开发区与上海青浦工业园签订协议,合作共建青浦郎溪产业园。同时瞄准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仅2018年上半年就引进了总投资26亿元的人民国肽大健康产业中心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华茂机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德立信电子项目及总投资5亿元的博盈机电项目四个重大项目。

客商来了,园区服务跟得上吗?郎溪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学鹏介绍说,开发区等高对接沪苏浙,先后赴武进、上海、慈溪、海宁等发达地区学习园区管理经验。同时开辟项目推进“绿色通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国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项目入园到投产达效,仅用了7个月时间,当年实现税收4500万元;安徽东奥输送项目,从签约到建成,也只用了8个月时间。

开发区积极对接长三角城市高校、科研院所,多次举办产学研用对接会、科技创新培训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动力源博士后工作站、国肽生物赵玉芬院士工作站相继建成;万至达电机、托新科技等4家企业成立教授工作站;动力源打造全国最大的智能不间断电源和电机电控电池平衡系统生产研发基地。今年6月,开发区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郎溪分中心”正式挂牌,与安徽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将签约建设。目前,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81家。

郎溪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海波表示,2018年,开发区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宣城市加入G60科创走廊的重大机遇,力争用3年时间,全力打造承接沪苏浙、衔接长三角的示范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新闻推荐

借款逾了期 无息变有息

■本报星级记者胡明兵民间借贷大都发生在亲朋好友间,有时不会约定借款利息,但如果借款人不讲信用,到期不还,出借人感到生...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