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漪湖里种芡实 水面变成聚宝盆

皖南晨刊 2017-09-14 17:00 大字

秋来天高云淡,南漪湖畔的水面上,一派收获芡实的繁忙景象。

在南漪湖畔的水面上,连片的芡实叶犹如无边无际的墨绿圆盘,挤挤挨挨地平铺在水面上,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叶片之间的空隙处,伸出了一个个像鸡嘴一样的尖角,工人师傅拨开叶片,从水中捞出这果实,看形状,就像鸡的脑袋一般。这芡实看起来有趣,市场前景也是相当看好。“芡实又叫‘鸡头米\’,补中益气滋养性强,跟莲子有些相似,有着“水中桂圆,水中人参”的美誉。”王建成介绍说,因为芡实药食两用价值很高,这几年的行情一年比一年好。王建成就是看中了芡实的市场前景,才开始大片种植,“一般是销往福建广东还有苏州那边,这些大城市销售比较多,芡实是一种补品,大城市里的人吃的比较多。”

王建成是江苏泰州客商,在郎溪南漪湖畔投资发展,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水面资源。今年他种植了六百亩的芡实,从三月份育苗移栽,到八月下旬芡实成熟采摘,半年的忙碌,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作为当地的新品种,王建成初次尝试,便尝到了甜头——芡实米根本不够卖。

六百亩的水面,铺满了碧绿的芡实叶片,这些天,湖面上光是采摘芡实的工人,每天就有二十多人。采摘工人说,芡实果没剥开之前看上去像石榴,剥开后一粒粒的又像是莲子,将颗粒再剥开,露出的白色米状东西才是芡实米。

湖畔的厂棚内,工人们正将从田里采摘上来的芡实进行加工,机器去皮、筛选大小、脱粒剥壳……经过几道工序,一粒粒芡实米晾晒在网纱上,像莹白的小珍珠。这些芡实米再烘干,便能进入市场出售了。

虽然今年的高温天气给芡实的生长带来一些影响,但市场行情却不错,经过加工后,每亩水面芡实干品的产量,至少有五十多斤,这经济效益很是不错。王建成正在采购设备,计划着明年继续撸起袖子干,让小芡实变成大财富。

新闻推荐

扶贫路上砥砺前行——宣城市扶贫工作综述

曾经的旌德县旌阳镇凫山村八亩村民组地处高山、条件恶劣,这里的村民常年饱受地质灾害之苦。贫困,成为了外界对这个村的最直接的描述。2016年,旌德通过“下山行动”,帮助八亩村的贫困村民全部搬迁“下...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