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扶+自立:老宋的脱贫之路

宣城日报 2017-03-25 06:03 大字

开栏的话 市委发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对脱贫攻坚作出明确部署,各地闻风而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扶贫扶志;贫困户(村)也纷纷行动起来,振作精神,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奔小康。近期,本报记者深入扶贫一线,走访贫困户(村),聆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讲述脱贫致富的故事。本报特开辟“我是怎样脱贫的”策划专栏,以期用个性的脱贫典型总结出具有指导性的共性经验,为正在脱贫路上的群体提供经验支持,为脱贫攻坚战役营造舆论氛围。

我叫宋金义,今年63岁,单身一人住在郎溪县飞鲤镇龙塘村。

从年轻时起,我就过起了在田里种稻、地里种山芋、农闲打零工的生活。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什么事都能干,插秧、割稻、泥瓦活做的都挺不错。那些年,田地里种的管我自己吃,打零工管我用,虽然没攒下多少钱,但日子也还过得过去。

大概从十年前开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当时我被查出得了慢性肝炎,看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六七千块钱的债。自从得病后,我就不能干重活,打零工就难找了。2014年,情况变得更加糟糕,那年我60岁,没有建筑工地要我了,他们说我已经是老年人了。我只能开始“打游击战”,今天在这儿打两天零工,明天去那儿打两天,可都干不长。甚至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找不到事干,只能成天在家待着。可是在家待着也不省心,家里的老土坯房还是三十年前在村集体的帮忙下盖的,一下雨,又潮又霉,还漏风漏雨,晚上根本睡不踏实。就是白天在家,我都是坐在门口,心里想着万一房子塌了我好跑掉啊。我生活也过的紧巴巴的,只能勉强糊个口。那十年的时间里,我只在2014年冬天花了50块钱买了一件新衣服。

没想到生活还能有转机。2015年,村里给我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并发了一万块钱的项目资金,我又找亲戚借了四五千块钱,在村里的帮忙下盖了新房子。拆老房子的时候,“哄叽”一声一推就倒,我心想还好,再也不住这破房子了,要不然指不定哪天人就压里头了。现在在新房子里,终于能睡踏实了,外面下再大雨我也不怕了。

去年村支书找到我,他说:“老宋啊,我介绍你去村里的众合中药材合作社上班,一天100块,做一天有一天。”我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就去了。原来,众合中药材合作社在村里搞大棚培育羊肚菌。我去了之后,每天搭棚子、培土、拔草,干八个小时,这些活还都很轻松。我有了个固定工作的地方,再也不用“打游击战”了。去年一年下来,我大概挣了一万多块钱,还清了盖房子欠的钱。

村里还给我申请了低保户。镇里一个叫李天亮的干部来看了我几次,还把他的手机号留给了我,说是有什么事就给他打电话。

我希望今年合作社效益好点,我能每天有活干,争取到年底能攒点钱,大家提到我的时候,不要再说老宋是贫困户了,老宋能自力更生!

新闻推荐

涛城镇专栏

多举措提升安置帮教工作郎溪讯为进一步打造辖区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郎溪县涛城司法所与当地派出所合力,全面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人口、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全力做好建、帮、管、控工作,取得了...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