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让880户居民彻底告别“水患”
本报讯 10月12日,放下手里电话的那一刻,郎溪县建平镇三岔村大埂村民组村民程金昌放心地笑了。电话那头告诉他:近14万块钱的房屋征收补偿已经打到了他的卡上。“有了这笔钱,正好可以给马上结婚的儿子买新房子,一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房子被水淹了。”程金昌说。
程金昌家的老房子位于郎溪县第一联合圩圩堤上,这个圩堤环绕城区而建,圩内面积20.75平方公里,涉及城关、西郊、朱候、松林、三岔等行政村,被誉为郎溪城区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今年夏天,受持续暴雨影响,这个“屏障”变得千疮百孔,也让住在附近的居民提心吊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联合圩首次遭受洪水的侵袭。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三岔村中桥村民组村民何承明回忆道,早在1983年、1984年、1999年、2000年,圩堤就曾一度被淹没。“1999年的时候还破了圩,当时家里的水有一米多深。”何承明边比划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虽然不是年年遇到洪水,但一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大家的心都悬着。
悬着心的何止村民,每到汛期之际,郎溪县县政府和镇村干部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村干部和村民一次次巡查,然后针对发现的险情和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三岔村党支部书记左从贵说,每年雨水多发的季节,从县里到村民组,每个人都盯着这个圩堤,就担心会出什么大问题。
村民的“烦恼”,郎溪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更急在心里。为了让第一联合圩圩堤附近的居民彻底告别“水患”之苦,今年7月,该县先后七次召开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以第一联合圩为重点,超前部署推进第一联合圩圩堤危险地段上房屋征收等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动员圩堤危险地段上的居民搬出来,通过实行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由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自行选择。”郎溪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指挥部征收办主任徐永林介绍说,对于选择产权调换的,该县已经在城区及其附近的裕苑小区、新苑小区、学府小区、汤西底小区敲定了安置地点。
这项工作开展得紧张而有序——
7月22日,郎溪县再次召开灾后重建专题会议,成立水利工程规划建设、项目争取、征地拆迁、安全稳定和资金保障五个工作组;
8月15日,成立第一联合圩圩堤危险地段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勘界、征收等11个工作组;
8月16日,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正式启动第一联合圩圩堤危险地段上的房屋征收工作;
8月17日,征收组、勘界组、评估测绘组进场工作;
9月2日,以县政府民意发布征收公告,公布征收方案和征收范围图,涉及圩堤长约8.6公里,2个行政村16个村民组,共计880户约2400人;
9月6日,各征收组开始与征收对象签约……截至9月25日,基本完成征收范围内的签约工作,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全部选择了货币补偿。
强有力的征收队伍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此,郎溪县从县直单位、乡镇抽调经验丰富的征收工作同志,脱产到第一联合圩征收工作组集中办公。针对16个村民组的分布情况,5个征收工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工作组增派1名村委会人员,负责若干户群众的征收洽谈工作,分块包干,逐户动员,一包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征收前,郎溪县还对各征收组和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所有参与征收的工作人员全面、熟练掌握此次征收政策、补偿方式等业务内容。
“居民的房屋评估、测量工作全部进行公开招投标,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对征收决定、协议签订、面积认定、价格评估等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也全部对外公开,全程接收监督,保证了全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此次房屋征收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郎溪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治水患,更要兴水利。灾后重建以来,郎溪县打捆编制了总投资13.6亿元的老郎川河和钟桥河综合治理项目,在大力向上争取支持的同时不等不靠,自行筹集资金开展水毁修复,目前总投资1.9亿元的第一联合圩下半部老郎川河、钟桥河圩堤除险加固两个子项目已经挂网招标,并即将开工建设。
(本报记者 顾维林)
新闻推荐
王启祥夫妇伺候老母亲洗脚。郎溪讯(王祖清文/图)8月7日上午,王启祥与妻子董翠萍把瘫痪在床的91岁老母亲扶上轮椅,推到庭院里呼吸清新的空气。“只要天气好,我们每天都把她推出来转转,透透气。”董翠萍...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