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六年并进” “六城同创”提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岁末年初,皖东南大地喜讯频传:继成功争创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之后,宣城市成功跻身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争创提名资格;顺利通过“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复评并更名为 “中国文房四宝之城”;海关国检“开关开检”;体育馆、图书馆、规划馆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宁绩高速建成通车,合福铁路宣城段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水阳江开卡工程完工……
2014年,宣城市按照“11331”的发展思路,致力“一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建设“一个中心”,倾力把宣城打造为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三大战略”,把生态立市作为先导战略,把工业强市作为支撑战略,把文化强市作为永恒战略;坚持“三条路径”,以改革统领全局,强化技术创新,切实改善民生;弘扬“一种精神”,让文房四宝制作技艺中“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无损”的精神成为当代宣城干部的精神写照,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六城同创”绘新图 “六年并进”促发展
2014年,宣城市在2013年“五城同创”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城同创”战略,统筹推进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全力以赴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加工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和苏浙皖交汇的区域中心城市。
这一年,市本级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同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争创提名。“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推进,省级生态市创建顺利通过“大考”,成为安徽省首个省级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取得成效。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荣获 “长三角优秀自驾游目的地”称号,绩溪县、旌德县、泾县被列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
2014年,该市紧紧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两个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的机遇,坚持不懈推动“项目提质提效年”“工业突破年”“招商合作年”“交通建设会战年”“城市建设年”和“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等“六年并进”,主要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深入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596个项目列入省工业投资导向计划。新开工、投产、达产重点项目300个以上。进一步理顺市开发区体制机制,宣城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获省政府批复。市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鼎发动机铸造生产线、弘雷金属复合新材料等重点项目试生产。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积极与合工大等高校产学研对接,省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盟研发基地落户该市。注重要素保障,成立市工业投资公司,设立市直工业企业应急周转金。全市直接融资45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规模企业210户,净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0户,中鼎集团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
深入开展项目提质提效年、招商合作年活动。围绕国家、省重点投资方向,积极谋划项目,在建重点项目500个,完成投资620亿元,竣工项目221个;300个“调结构、转方式”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0亿元。列入省“861”项目382个,谋划储备项目601个,强化招商引资,实行定点招商、精准招商,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635亿元,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20%;引进项目产业契合度达50%。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新签项目55个。分别与南京、杭州签署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着力打响“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品牌。组织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共排出128个重点项目,全年重点调度项目30个,已完成投资20亿元。积极推进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敬亭诗径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亿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基本建成国家试点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绩溪获评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跻身全省八大电子商务产业园之列。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额位列全省第一。
以“城市建设年”活动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市区续建和新建城市建设项目167个,完成投资152.2亿元。合工大宣城校区二期工程年底交付,图书馆、规划馆、体育馆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城市第二水源地关庙水库加快推进。持续开展“交通建设会战年”活动,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6亿元,高速公路投资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新增高速公路76公里、一级公路55公里。完成国省道路面改善128公里。扎实开展“三线四边”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57个省级中心村、10条示范带建设,积极选点培育106个省级中心村,在75个乡镇、522个村实行清洁工程市场化,在63个乡镇、352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
2014年,全市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 32.07亿元,占年初计划的100.3%,全面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公交线等13项市政府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1个百分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建成率居全省前列。1013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面完成。改扩建幼儿园开工率、竣工率位居全省第一。公共文化场馆等级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三位。1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
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该市在强化民生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保体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完善社保制度,强化基金扩面征缴。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全市住房保障总户数达5.4万户。完成932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城市、农村居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7%和10.4%。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活动。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2%,实际办理时限压缩18.6%。完成非行政许可清理和前置审批条件目录清单。在全省率先公布市级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政府权力事项精简50.2%。建立市级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涉企收费项目精简43%,年减轻企业负担3400余万元。
“两个不变、五个提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谋划“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为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抓住新常态,该市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23456”:一个目标,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并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不变,落实11331发展思路和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活动不变;三项重点,深化改革、加快市本级发展、全民创业;四个表率,推动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市中当好学法知法、尊法畏法、守法执法、用法依法的表率;五个提升,产业提升、城市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和民生提升;六条举措,围绕强身健体、正风提效,实施党建工作补钙醒脑、强筋壮骨、固本强基、扶正祛邪、疏经活血、同心向心六项措施。
为实现“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2015年,该市将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特色。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镇协调有序发展。增强县城的区域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12个全国重点镇建设,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加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深化交通建设会战,加快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继续开展交通建设会战年活动,加强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的保障条件。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发展动力。着力项目提质提效。高质量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科学统筹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细化招商目标企业导引图。突出专业招商力量建设。优化完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社会融资。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中心城市发展活力。以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与宣州区、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一体化发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市与宣州区、市开发区财税体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企业登记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三证合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发挥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服务平台作用。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魅力。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申报国家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力度,严格项目审批准入。继续开展环保“绿剑”行动。深化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强化河道采砂监管。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文明城市创建统揽城乡文明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进“三线四边”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
(六)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中心城市凝聚力。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深化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培养、引进技能型人才。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规范职工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优先发展现代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三个 “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平安宣城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交通建设快速推进,成为全省交通建设主战场。廉租房建设让困难群体圆了安居梦。海关国检开关开检。美轮美奂宛陵湖。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张敬波 宋博 程洪 文/图
新闻推荐
■ 本报通讯员 周明助绩溪县板桥头乡玉台村村民黄莲时十几年前因一次意外致残,两腿瘫痪,靠轮椅代步。平时,她感觉身体不舒服却苦于不便出门求医。 2月15日,绩溪县计生流动服务站 “巾帼雷锋服务...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