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道筑梦走天下

安徽日报 2015-06-12 17:00 大字

作为黄山市里程最长的一条古道,箬岭古道的保护开发被提上日程,其“前世今生”进入大众视野——

■ 本报通讯员 崔艳本报记者 殷骁

从歙县县城西北的许村出发,到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谭家桥镇,有一条全长约30里的古道,这就是千年古官道——箬岭古道,也称徽青古道,是目前黄山市道路最长的一条古道。这条古道始建于隋朝,是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箬岭古道位于黄山区、歙县以及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四地交界处。由于全程较长且位置特殊,古道有多个称呼,黄山区称为“隋唐古道”,歙县人称为“徽青古道”,而旌德人则称之为“旌歙古道”。随着箬岭古道的保护开发被提上日程,大众也越来越关注这一历史遗存的现状和未来。

“天险重开”忆盛景

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坦,即至古道的起点——箬岭关。距关三里的茶坦村在高约850米的半山中,为歙县北乡最高的自然村。由于处在官道要地,当年有“茶茶坦,板门面,家家户户开店面”的繁华闹市盛景。如今的茶坦村已没有当年的盛况,而是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子。

箬岭关又名大关洞,位于旌德县、歙县和原太平县三县交界处,是古代歙县北部交通路线的控制点,为“府治”屏障。这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座高山之间,建有平坦如砥的关台,小小拱形的关口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徽商兴起后,箬岭古道更是成为一条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运输要道。千百年来,官员进省入京,读书人乡试会试,商人运输货物,百姓亲情往来,皆由此经过。

作为战略要地,箬岭关见证了不少历史时刻:1863年8月,太平军“奉王”古隆贤部入箬岭至许村,进入徽州地区。经过激烈战斗占领黟县。然而,此时的太平天国在多方力量的绞杀下已摇摇欲坠,古隆贤于当年10月底以石埭、太平、旌德三县降清。1934年12月25日,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许村,并在箬岭关一带作战,许村至今仍留有当年红军的标语。 1949年4月28日,李德生率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从箬岭进入许村,解放歙县全境。

走在绵长的古道上,可以看出许多路段都是青石板铺就,宽1至2米,基本保存完好。沿途自然风光则教人流连忘返,古道边还设有古凉亭供行人车马歇脚。路亭巧妙地用山里青石搭建,也有的是杉木构筑。明代诗人胡沛然曾作《度箬岭望黄山》,细致描述古道风光:“千廻鸟道,萦青嶂,一啸鸾音落彩霞,山气出云浑作雨……”

历史遗存话“太平”

箬岭古道现存遗迹中,最著名的当属汪公庙遗址。据史料记载,忠烈庙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纪念汪华总管六州。经年日久,现在的汪公庙遗址只剩一些断壁残垣,但仍有民众焚香祭奠,祈福平安。

汪华(公元587年—649年),字国辅,又字英发,出生于歙县登源里(今属绩溪县)。少年时汪华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苦练刀枪弓箭,以勇侠闻名乡里。公元605年,汪华应新安郡守募为府兵,在平婺源、开拓箬岭山道上有功,渐渐崭露头角,晋升为新安裨将。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洞若观火,策划并发动兵变,占领了歙州,自任代理刺史。后又相继攻占宣、杭、睦、婺、饶五州,拥兵十万,号称“吴王”。但难能可贵的是,汪华所治之地,十年不见兵戈,百姓安居乐业,这在隋末时期实属绝无仅有,故而徽州百姓称他为 “太平之主”。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于是顺应民意,于公元622年奏表归唐,使徽州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祖居徽州的山越人与南迁的中原衣冠贵族长期互不信任。汪华起义以“捍境保民”为口号,深得人心。在与外来兵燹战乱抗争中,域内矛盾迅速化解。汪华归唐,又使得当地文教兴盛。徽州民风在他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净化和统一,为宋元之后的朱子理学风行,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清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把汪华作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维护华夏统一的典范来表彰;李纲、赵普、苏辙、朱熹、岳飞、文天祥等历朝文武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

千年古道盼新生

与远近闻名的徽杭古道相比,箬岭古道显得有些寂寥,30里一派原生态的古朴。徜徉其间,倒不啻为一处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作为目前最长的,同时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徽州古道,近年来,箬岭古道日益成为各地户外运动爱好者频频光临的“宝地”。如何在保护好古道的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结合户外运动开展古道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开发当地绿色食品、中药材养生、手工艺制作等乡村特色经济,成为当地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不久前考察过箬岭古道的黄山市文化委党组书记、主任胡建斌对此总结出几点:一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邀请高水平设计单位精心编制《箬岭古道保护和利用规划》;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古道及周边景区特色,设计古道特色旅游线,并通过微信、旅游网站等渠道大力宣传,共同打造徒步旅游特色品牌;三是加大古道两旁乱搭、乱建的管控力度,积极引导村民加大对古道的保护意识;四是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在古道沿线增加文明标语、防火提示、垃圾池等附属设施,为来古道的游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最终实现旅游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黄山区有关部门也开始发掘、保护这条古道,修缮、管理、利用三管齐下,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14年,当地已投入200多万元实施古道综合整治,修整破损的青石板,新建旅游停车场、休息亭、观景台等设施建设,并在春秋两季与旌德县共同举办箬岭古道徒步旅游活动。 2015年黄山区“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计划中,将筹集资金实施箬岭古道的路面整治、路亭修复、滑坡路段整治和应急应用水资源保护建设等项目。随着休闲旅游的兴起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拥有厚重历史和美好自然景观的箬岭古道,今后有望继续向世人展现风采,成为户外运动的又一处天堂。

(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古村掘金“旅游线”

本报记者 桂运安本报通讯员 周明助层层叠叠的梯田风光,错落有致的徽州古民居,徽州风情的乡村农家乐……2月3日,记者走进绩溪县贫困村尚村,优美怡人的田园风景,让人眼睛一亮。尚村党支部书记周明辉...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古道筑梦走天下